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她”可以在科学的领域中执着求索,也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步,更可以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而来自桥头医院的王婷婷,为了远在贵州的“她们”,选择走进大山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我觉得作为一个党员,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即便只是能做一点小事情。正好当时镇政府有一个东西部协作的支援工作,需要我们妇产科医生,我就积极报名。”去年7月,桥头医院妇产科医师王婷婷来到了贵州省玉屏县,开始了她为期一年的支医之旅。

成为“拓荒牛”,初感支医的“任重道远”
2021年是桥头与玉屏开展东西部合作的第一年,而王婷婷所在的桥头医院驻点玉屏妇幼保健院工作队是第一支到达当地开展工作的队伍,比其他镇街都要早一些。“我是第一个‘开荒牛’!”王婷婷笑着说。
由于玉屏已经彻底脱贫,所以位于县城的妇幼保健院的硬件设施,包括县里的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王婷婷也没有遇到预想中那般“落差”,但直到某一次下乡镇义诊时,她才真正感受到支援任务的“任重道远”。
“当时去到大龙卫生院,根据介绍,这已经算是整个玉屏县里条件比较好的一个乡镇卫生院了,但我没想到,一些很基础的检查、化验项目,他们都没有。我就跟同事开玩笑说,作为妇科医生在大龙只能全凭眼力来看病了。”王婷婷介绍,除了大龙,还有很多乡镇根本没有妇科医生,有的地方甚至就只有一个“全能”的“村医”,很多人想看一个小毛病都要跑到县城、市区里,非常不方便。
用上好设备,让群众就医更便利
当提及这次支医有没有给当地带来什么改变时,王婷婷谦虚地表示:“自己来到玉屏做的都是一个医生该做的,都很基础,就是为当地群众的就医提供了一些便利。”
王婷婷曾遇到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病人。在门诊时,病人告知自己体内出血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而且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之前看了几次医生,也没有查出来原因,直到这次来检查,才发现是体内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子宫肌瘤。
“像这种病,东莞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病人就可以很及时地去看医生,不至于说因为一个小病而整整折腾两个月。但是,在这里,就算是简单的病,很多人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王婷婷说。
考虑到医院中有玉屏县唯一一套宫腔镜设备,王婷婷选择为病人进行宫腔镜手术。因为不需要像传统手术那样开刀,所以从入院到出院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美解决了这个折磨了患者两个月的病痛,出院之后,病人非常高兴,还特地回来感谢她。
其实,从2018年开始,医院就配置了宫腔镜设备,但可惜的是,医院一直没有人把这套设备用起来,之前遇到需要用到宫腔镜设备的病人,就只能让她们再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市区的医院里去治疗。“因为用上了这套设备,患者住院的时间短,损伤小,也不需要再跑到很远的地方来回折腾看病。”王婷婷说。

“授之以渔”,培养出一批人才
在王婷婷来支援之前的三年半的时间里,医院只开展了十几例宫腔镜手术。而在王婷婷来到之后的3个月里,就开展了30余例宫腔镜手术,其中包括了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宫腔粘连分离、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等手术,不仅及时、精准解决了当地患者的需求,也填补了医院在这类技术的空白。
这些手术的实施也让医院的领导看到了宫腔镜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医院申请资金购买了新手术设备,并计划将宫腔镜技术打造成该院的特色项目大力推广应用。
在确定把宫腔镜作为医院特色项目之前,王婷婷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她发现,之前设备没有用起来很大部分原因是人才架构的问题。不管是科室里,还是医院内,人才断层严重,多数的年轻医生只是助理医师,日常也没有开展过专业的培训,也缺少这样的学习机会,导致之前就算有设备也没有相应的资质去开展宫腔镜这项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此,王婷婷意识到自己在玉屏支援的这一年,能够培养出一些人才,能够把现有的设备用得更好。她也希望,在桥头医院与玉屏妇幼保健院点对点支援的这三年里,通过不断的交流,能够把桥头医院更多更先进知识、理念传递到这里,培养起一批人才,更有效地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