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日前发布《2021年会员企业经营状况年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订单影响有所消退。超过五成受访的企业年度销售收入比2020年平均增加,七成受访企业在盈利能力利润方面呈持平或增加趋势。显然,东莞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东莞经济运行呈现平稳、优质、向好的发展态势。
梳理受访企业经营数据发现,近两年,超三成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并根据国内外市场、行业特征、消费者群体及自身发展战略需求等要素明确品牌定位。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根据行业、市场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品牌战略方向,实现品牌升级。
同时,受访企业普遍存在有工人流失速度加快、节能减排压力、海外运输费用大幅增加、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受访企业中64.61%表示没有考虑企业由二代接班。
据介绍,市外商协会每年都会对会员企业开展调研。该调查得到375家不同行业受访企业回应,平均年龄为23年。其中以电子、电器行业居多,并均在近五年调查均居行业分布占比首位。
七成受访企业在盈利能力利润方面呈持平或增加趋势
本次受访会员企业有375家,其中45.60%为中型企业。受访企业分布在各个行业,其中从事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鞋类、箱包、金属配件、机械、模具等行业企业占多数。受访企业到东莞投资时间,平均年龄为23年。
虽然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大部分受访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相对去年上升。超过五成受访的企业年度销售收入比2020年平均增加,七成受访企业在盈利能力利润方面呈持平或增加趋势,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增速大致。
受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的原因,包括订单回流、内销订单增加,同时开拓新客户、开发新产品、升级改造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效益等。
受访企业中,66.4%的企业已经开展内销业务,并30.56%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已在市场推广。自主品牌产品销售价格情况,与2020年相比,68.42%受访企业表示销售价格持平,26.32%受访企业表示销售价格有增幅,平均增长17.5%。
这说明,处在供给侧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双循环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转变发展战略,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疯狂暴涨,受访企业在2021年的原材料成本比2020年平均增加15.46%。但仍然有五成企业的研发费用率在10%内,甚至有5%企业的研发费用率高于10%,显示企业持续加强研发方面的动能。
此外,受访企业中有80家是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数量达到730个,公司进入研发项目主要针对工艺、外观、材料、技术改进,还有一些是开发新产品。
如今,东莞正在走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道路,竞争也由最初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规模与技术的较量,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制造业产业再度崛起。

疫情对企业订单影响有所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企业普遍存在有工人流失速度加快、节能减排压力、海外运输费用大幅增加、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
受访企业在2021年的原材料成本比2020年平均增加15.46%,2022年预测原材料成本比2021年平均增加17.13%。
此外,在2020年受访企业中有56.78%存在缺工情况,而在2021年受访企业中有63.73%存在缺工情况,从上述数据显示,企业缺工程度持续加大。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多数企业认为是由于物流、订单减少、原材料供应不足方面,还有少数企业认为是国内复工复产困难以及原材料供应不足,成本上涨。
但值得提出的是,受访企业认为疫情导致企业订单增加持平稳态势,而预测2022年减少订单占比的势头减弱,不变占比有所上升。这表示,疫情影响企业订单的因素有所消退。
不仅如此,有14.4%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导致企业出现订单回流的情况。订单回流的产品主要是消费电子、塑胶制品、服装和五金制品等,回流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受访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的意愿有待加强。只有11.8%的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20.91%的企业正在计划中,67.29%的企业暂不考虑。对比去年,企业计划或已开展电子业务的情况已有少许升幅,已经开展电子业务的企业,电子商务带来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约15%。
已经或计划开展电子商务最多的行业是电子电器、玩具、文具礼品、纺织服装、家具行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主要市场是国内市场(75%)、欧美市场(38.64%)和东南亚市场(25%),采用的电商平台主要是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和拼多多,今年部分新增设亚马逊电商平台,开展电商业务形式主要是网店、线上广告媒体和直播电商等。
受访企业中64.61%表示没有考虑企业由二代接班,15.28%表示已完成二代接班转换。影响企业二代接班的主要困惑和难点主要有:业务比较传统,下一代没有太多兴趣接受、涉及业务较多等。对二代接班存在困难的受访企业,企业未来主要的应对措施: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股份制改造、将企业的部分优质业务分拆重组以后进行合规改造并上市等。

两成受访者有增资扩产意愿
预测2022年,80%受访企业保持不变,有20%有增加投资的计划。增加投资的企业中,预测今年投资变动主要围绕在莞增资扩产、新增环保设施或设备、部分产能转移省外等。此外,受访企业中90.08%企业厂房没有将闲置地方分租出去。可清晰体现到外资企业扎根东莞的比例是稳定的、信心十足的。
受访企业认为在东莞投资的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上下游企业群集中;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珠三角交通便利,靠近深圳、香港,产品进出口便利,研发企业周边较多;营商环境良好,政府办事效率高,行政审批快,法规制度稳定,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多,对企业的系统管理和引导有经验;大湾区经济发展前景好,是“创业天堂”。
此外,2021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年,东莞步步巩固,点滴夯实基础,来自政府部门解难纾困的支持和帮扶构成年度政策的第一个关键词。对此,受访企业对东莞的营商环境齐声称赞。
东莞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需继续做好“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需要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内外资企业互动融合,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访企业最希望可以得到升级转型的帮助:先进制造+研发创新。有六成的受访企业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在研发上的政策扶持,有五成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能引导产学研与传统产业合作,提升传统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希望政府能培养、引进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高端复合型人才,解决企业人才需求;有三成企业还希望政府可以引导科研机构、并与企业产业链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发展,受访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包括: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引进人才、自主研发新产品、使用自动化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
同时,市外商协会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在东莞共同设立了“GoGBA港商服务站”,为外商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该协会还联合会员企业打造东莞香港中心,充分利用香港中心项目作为外资企业抱团发展的“排头兵”,让外资在莞持续跑出“加速度”,释放对外开放强而有力的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