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东莞如何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答案来了→

微信图片_20220323201214.jpg

3月23日,东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东莞市民政局副局长汪成鹏就出台的保障政策进行说明。

市民政局副局长汪成鹏表示,我市“2·24”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在严丝合缝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聚焦主责主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纾困六条’的十条措施”“关于着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措施”,畅通困难群众求助和发现渠道,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323202626.jpg

突出物质帮扶,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保障。督促各镇街(园区)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救助保障金,推行社会救助申请全流程网办。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62.63万元、特困供养金223.70万元、食品燃气用水电补贴122.65万元、元旦春节价格补贴913.55万元。

二是加强临时救助保障。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暂时失业或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等,由急难发生地给予临时救助金,情况紧急可实行“先行救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困难群众33250户,接到求助(咨询)电话5000余条,临时救助3637人次。

三是用好“民生大莞家” 品牌项目政策。专门发布“民生大莞家”抗疫短片、专属二维码和政务热线12345专属语音键,引导群众有困难及时找“民生大莞家”予以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共解决因疫情、因隔离陷入困境人员的“民生微心愿”2087宗,帮扶资金超111万元。

突出人文关怀,发挥“双百”社工专业作用

发布《致全市广大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倡议书》,动员全市社工、广大志愿者,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众和防疫一线人员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居家防疫指导、家属支持等服务。目前,全市约40家社会组织发动超4000名志愿者服务防疫一线,23家社工机构发动一线社工超2000人次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物资募集、社区管控等工作,发动“莞爱”志愿者24860人次,服务基层群众340多万人次。

突出多方参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抗疫

一方面,持续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募捐活动。2020年以来,市慈善会向社会募集疫情防控捐赠款物合计5477万多元,其中针对去年“12·13”和今年“2·24”疫情,累计向大朗镇捐赠资金200万元、捐赠医用外科口罩15万个,拨付社会定向捐赠款物180多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今年3月以来,全市社会组织共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50批次,总额达3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