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底气:手握千亿现金等待行业回归常态,第二增长曲线初现

2021年万科出现了上市以来第三次净利润下滑。前两次分别是1995年和2008年,分别对应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这一次则对应房地产调控下全行业收缩的大背景。

  面对行业性的阵痛,万科在年报中附上一封致股东的信,用整整四页纸检讨业绩下滑的原因,阐述未来发展规划。隔日的业绩会上,郁亮再度向股东致歉,并重申了2022年业绩企稳回升的信心。

  年报发布后的3月31日,万科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4月1日再度大涨。对于市场来说,2021年房企业绩下行已经在预期中,更重要的问题是市场恢复正常后,谁会成为新的赢家。从历史看,大概率是经营效率高、财务健康的行业龙头。

  万科如何“企稳回升”?

  万科2021年业绩下滑原因,在致股东的信以及郁亮业绩会上的发言中解释得很清楚。

  引起净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是毛利率下降,去年公司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22.8%下降至17.2%,对应毛利总额同比减少176亿元。

  同时投资收益下降69亿元。公司对部分项目、个别股权投资等进行减值,合计减少归母净利润约26亿元。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整个房地产市场下行的结果。过去全行业习惯了高增长,追逐规模,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在拿地上追高冒进,随着市场的调整,一些高地价项目预期收益减少,拖累了整体毛利率。

  万科在致股东的信中对公司没有“坚决摆脱高增长惯性”而表示惭愧,同时也反思了万科管理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改革的部分。

  “充分授权、分布式实施是万科过往快速发展的机制保障。在追求效率优先的高速增长阶段, 这一机制能更快地响应市场、捕捉机会,最大程度地释放前线战斗力。随着业务复杂度逐步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城市公司暴露出能力短板。”

  针对这个问题,万科计划以开发经营本部为主导,推进集团“一盘棋”建设,解决能力分散、操盘表现不稳定的问题。制定关键领域的通用标准,拉通公司内部成熟做法,推动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提高资源向业绩转化的质量和效率,稳定项目收益水平。

  内部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相当于修炼内功。

  事实上,从去年销售来看,万科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的位置,2021年实现销售面积3807.8万平方米,销售额6277.8亿元。万科在全国商品房市场份额约为3.5%,销售金额在武汉、成都、南京、郑州等20个城市位列第一,在上海、深圳、天津等18个城市排名第二。期末已售未结金额 7108亿元,同比增 1.8%,充足的未结资源是2022年业绩企稳回升的保证。

  从外部来看,近期各地已经在陆续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经过前期调整,行业迟早会回归常态,财务稳健、经营优异的龙头房企获取红利只是时间问题。

  从历史来看,在行业结束高速增长阶段后,龙头企业通过经营效率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往往会进入一轮新的成长期。这个逻辑已经在白酒行业演绎过一次。

  健康的财务正是万科最大的优势,去年万科各项指标均保持在绿档”范围内,期末净负债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29.7%、69.8%,账面现金1493.5亿元,远高于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2021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1.1亿元,连续 13年为正。年内债务结构优化,年末存量融资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11%。这使得万科在当下的环境中足以做到游刃有余。

  转型业务贡献第二增长曲线 想象空间巨大

  万科一直被卖方机构称作“隐含价值”较高的地产龙头,隐含价值主要来自其多元化板块。万科很早就意识到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到来,围绕房地产开发主业布局孵化了一批业务。其中物业服务、长租公寓、商业开发及运营、仓储物流是四大明星项目,目前均已进入高速成长期。

  对房企来说,多元化业务不仅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为公司贡献第二增长曲线,还具有单独拆分上市的预期,进而提高公司整体估值,帮助公司实现转型。

  万科的多元化的业务离资本市场更近,其多个业务均已做到行业第一。

  2021年表现最亮眼的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 240.4 亿元,同比增长32.1%,在管面积达到 7.8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5.9%,合约面积 10.1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万物云已经成为一家社区、商企和城市空间服务“三驾马车”协同驱动的公司。去年新增合约面积中外拓业务占比超七成,其中商业、写字楼服务领域外拓楼盘占比近八成。值得注意的是,3月30日,万物云赴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其次是物流仓储业务,万纬物流2021年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69%,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52%。目前万纬物流在管面积1136万平方米,其中冷链仓储138万平方米,已经成为行业第一。

  万科泊寓则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公寓运营商,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4%,截至2021年底,泊寓开业15.95万间,全年平均出租率95%,无论在单房运营成本、费用率,还是自有渠道获客比率等方面,均已具备较大优势。

  商管业务领域的印力管理近五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0%,在商业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印力在管面积处于前列,近两年新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项目首个完整年整体NOI率在6%以上。目前其规模、收入、轻资产管理输出均处于行业第一阵营。

  对于多元化业务部分,万科的发展目标是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回报水平。这部分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公司整体利润率水平提供支撑,同时也为未来的不动产市场准备更多合格资产,以迎接更广泛的合作机遇。

  在3月31日的业绩会上,郁亮已经明确提出,经营服务类业务具有较好的前景,因为发展空间很大,每一个都能孵化出很大的业务,“孩子长大成人了,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分家独立,未来希望公司每个业务都能成为有出息的儿子,能不能独立上市是判断成功的标志之一。”

  多元化业务已进入收获期,相信万科的估值重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