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坚持“不松劲+强手腕”科学治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风和日丽,万物复苏,“三江六岸”鹭鸟翱翔,莞草葱郁,不少市民前来万江,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清晨,江水涨潮前,有市民注意到,岸边的滩涂上“千疮百孔”,蟛蜞从洞里爬出来,“高调”地挥舞着两把小钳子跟游客“打招呼”,跳跳鱼(也称“弹涂鱼”)在一旁一动不动,时而跃身一跳,“隐身”在泥土中“保持低调”。时隔十几二十年,这两种小生物又一次在万江“同框”出现在滩涂上,这是万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日趋平衡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万江街道坚持“不松劲+强手腕”,科学治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河涌“秀水长清”“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不久前,在2021年度东莞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万江街道得分排名全市第五,获得优秀等次。

市民东江边钓蟛蜞

剁一点头菜,绑在绳子上,悬在蟛蜞的上方,不出5秒,就有蟛蜞“上钩”。近日,市民小洪在东江边钓起了蟛蜞。他说,这是他还在上小学时的放学游戏,因为蟛蜞的消失,游戏“暂停”了十多年,现在重温起来别有一番感觉。

除了“三江六岸”,如今,在万江的许多内河涌,都能看到蟛蜞和跳跳鱼再度“同框”的身影。蟛蜞和跳跳鱼都是内陆咸淡水交替的滩涂中的重要生物,由于食性相似,经常一起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两种生物不仅是万江河涌中常见的小生物,而且蟛蜞粥、蟛蜞酱都是许多万江人儿时的味道。然而,上世纪末,蟛蜞和跳跳鱼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它们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要达到四类以上水质它们才能生存。”万江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蟛蜞和跳跳鱼的消失,跟过去多年的生态环境污染有着很大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河涌污染逐步加重,破坏了滩涂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水质要求高的小生物逐渐消失。在许多万江本土居民的记忆中,十多年来,家乡的河涌都是浑浊、黑臭的。

“以前的河水跟现在是没法比的,水体浑浊不清,水质发臭,人在河边是没办法散步的。”万江水务工程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梁勇军是土生土长的万江人,他见证着家乡的河涌水质从好变坏。他表示,以前环保意识普遍不强,近年来政府做了大量的治污治水工作,环保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可谓深入人心,如今水清景美,更胜从前。

“不松劲+强手腕”科学治水

不久前,在2021年度东莞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万江街道得分排名全市第五,获得优秀等次。记者留意到,在对万江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结果点评中,“内河涌剿黑消劣任务完成率达100%,污水处理厂BOD进水浓度达标。”引人关注。

BOD浓度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重要的水质污染参数。BOD代表着进水浓度,直接反映了污水管网的污水收集能力和效率。

近年来,万江街道围绕主干管网缺陷、雨污错混接、河水倒灌等问题,从主干管网修复、箱涵整治等方面着手,修复功能性、结构性缺陷以及消除排污暗口,毫不松懈地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万江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46.5公里、雨污分流166公里。过去一年,万江污水处理厂BOD进水浓度达标,也印证了万江在截污管网建设管理方面及时补上了短板。同时,万江还结合落实推行河长制工作,建立河面和沿岸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落实做好水域面源整治,提升河道日常管理精细化水平。

此外,万江街道还通过截污、打通断头涌、清淤疏浚、堤岸修复等方式开展河涌综合治理项目。目前,牌楼基涌、高基涌、胜利涌6和简沙洲涌等4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一直以来,万江街道还以“强硬手腕”高压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涉水企业全覆盖环境监管,河涌沿线企业整治排查常态化。2021年,共查处涉水环境违法行为37宗,处罚金额共计546万元。万江街道还组建专职、专业的生态环境专管员队伍,助力推进“散乱污”清理整顿,排查整顿工业企业6328家,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951家,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东江水质基本稳定3类

万江街道不仅全面推进管网建设全覆盖和内河涌治理,还加强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在推进涉水企业在线监控建设、总量减排上,也下足了功夫,对环境违法执法监管的力度大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得益于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万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河涌“秀水长清”“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

“现在的水是清澈透明的,河面上几乎看不到漂浮垃圾,也不发臭,河涌周边的绿化让人赏心悦目,很多人又钓起了蟛蜞。”梁勇军说,政府治水有成效,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年提高,对现在改善了的环境更加珍惜。

“蟛蜞和跳跳鱼的回归,是万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目前东江水质基本稳定3类,偶尔达到2类水质。”万江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两种滩涂生物也是白鹭等鸟类的主要食物,是平衡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水清岸绿,不只是蟛蜞和跳跳鱼贪恋着舒适的环境,近年来,同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蓝刀鱼、瓜子蚬也齐齐“报到”,在万江的河涌内“安家”,在“三江六岸”和万江沿江路,多处还能看到长势喜人的莞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