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

草木蔓发,万物生辉,又一个春天在时序轮替中怒放。

在四年一度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东莞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荣获2017-2020年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东莞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二、获得优秀等次,实现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六连冠”,圆满完成全省教育整顿“走在前列、做出示范”联系点任务。

▲东莞市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

蝉联“长安杯”,分量重千钧。它镌刻着全市上下对“平安”的同心毕力与持续奋斗,见证了平安东莞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的不懈创新,更折射出东莞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让平安落地、让和谐永驻的精彩答案。

一股力量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从平安东莞建设的历程中抽丝剥茧,有一个成功密码贯穿始终。那就是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东莞紧紧扭住群众工作这条主线,激活社会参与的“细胞”,使平安建设的根基坚如磐石。

2019年解决纠纷超1000宗;2020年减少至700多宗;2021年前8个月继续下降到不到300宗……不断减少的数字,正是中堂镇江南社区“来莞乡贤”调解室成果的最有力证明。

▲东莞中堂江南社区化解基层纠纷,首创“来莞乡贤”模式。图为“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来江南社区考察交流

一张大桌子、十几张椅子,“公平公正依法调解”八个大字墙上挂,在中堂镇江南社区“来莞乡贤”调解室里,一个由片区警长、当事人双方、乡贤调解员组成的“评判团”坐“堂”评案,一起起纠纷通过“来莞乡贤”多方斡旋得以化解,针尖对麦芒的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人口倒挂、典型的“城中村”。特殊的社情导致社区纠纷频发,警情不断,而江南社区警力有限,调解压力大。首次尝试,一宗房东与二手房东间涉及数十万元的纠纷,警方和司法局等人员已调解数月却迟迟无法解决,在“来莞乡贤”的帮助下,最终成功化解。

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在中堂,“来莞乡贤”正日益成为当地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千里眼”,化解矛盾纠纷的“缓冲垫”,维护社会和谐的“老管家”。村(社区)里的麻烦事、困难事,只要到“来莞乡贤”调解室说一说,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来莞乡贤成功协助调解案件20余宗,涉案金额达120余万元。”中堂镇司法分局副局长陈燕芬充分肯定。中堂镇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培训,由社区驻点律师和司法分局普法人员为他们授课,剖析典型调解案例,形成多方合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江南社区试点成功经验很快得到推广,中堂镇潢涌村、东泊社区、蕉利村、槎滘村、中心社区已参照江南社区的做法,结合实际先后成立了“来莞乡贤”调解组织,吸纳有威望的“来莞乡贤”40多人成为调解员。

▲东莞万江大汾社区打造“有困难找书记”基层治理新模式,图为“书记接访日”社区书记何裕全现场接待来访村民

放眼全市,“粤心安”心理服务站、“智网人人拍”、“有困难找书记”、“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等各具特色社会治理项目和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全市推出十大类市镇共建项目和23个省市共建项目、183个镇级复制和自主创新项目,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东莞万江新城社区创新“党建+物管”新模式,促进小区基层自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充分发挥调解协会作用,运行“莞邑调解”服务平台,各类调解组织全年受理矛盾纠纷近7万宗,成功率98%。持续深化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年通过诉调对接成功调解案件8.5万件,调解成功率66.3%,诉调对接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

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安全。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全市组建了3680个“三人小组”,配备公安、卫健、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共计11973人,其中网格员5363人。

这支庞大的队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撑起了一片天——依托这个体系,东莞创新建立“大数据+精密智控”举措,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天候值守、精细化服务,严密织牢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网,2021年,全市开展落地核查105万人次、核查率100%,上报1329条隐患线索,牢牢地守住了安全底线。

一种温度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建设平安东莞,方向在哪里?突破口又在哪里?

东莞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一根本标准,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人民群众最怨最恨最烦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全方位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出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常常需要在交警部门、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和人民法院等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办事跑一次、解忧跑一地”。近年来,东莞顺应便民改革需要,先后把分散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保险机构、鉴定机构的业务功能整合,通过成立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调解室,依托广东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在线责任认定、在线调解、在线鉴定、赔付试算、在线理赔,实现责任认定、理赔、调解、鉴定、诉讼、司法确认一揽子解决,全程网上一站式处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程度方便群众。

▲东莞市民群众前来办事,社区民警热情接待

从扫黑除恶到命案攻坚,从交通治理到打击电信诈骗,近年来,东莞对影响平安的突出问题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

几组数据勾勒成效——

▲东莞警方整齐集结,莞邑卫士、忠诚为民,构建平安和谐新东莞

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东莞推进大案攻坚、破“网”拔“伞”,共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5个、涉恶团伙165个,侦破涉恶案件1493起,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召开全市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会议,部署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印发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打早打小”,快侦快破现行涉恶案件,集中攻坚涉黑涉恶重大专案,荣获“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称号,构建平安和谐新东莞。

几项举措压实行动——

▲2021年7月23日上午,黄江镇“粤心安”平台启用,全面对接社会心理公益服务

部署全市基层综治中心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室),镇街“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建成率100%,村(社区)“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建成率99.8%,心理咨询志愿者通过“连心桥”,解开求助者心结。

▲“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提供舒适的心理咨询环境和贴心服务

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全市政法单位推出为民办实事项目170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公安部门大力压减交通亡人事故,全年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43%,降幅排名全省第二,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2%、20%;法院深化两个“一站式”建设,检察院全面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经第三方测评,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达94.4%,比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呵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从影响平安的一个个问题抓起,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实打实的安全感。

一场变革

打通平安东莞“任督二脉”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平安建设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将未来所向与群众所盼紧密结合,东莞借力科技,创新不断。

变革,从小切口破题。

▲东莞市“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

东莞全面启用新一代“智网工程”信息系统,推出网格化管理“十项全新举措”。仅去年一年,共发现隐患471.6万宗,处置率97.2%。

“小网格”能担“大使命”。东莞市“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是“智网工程”运行的核心和枢纽,指挥调度中心“城市大脑”蓝色曲面巨屏上,节点闪烁,线条流动,置入分析预判、科学决策等应用,集合了成果展示、工作督导、指挥调度等各种功能。

▲科技挂帅、智慧城市,东莞充分发挥“智网工程”大数据作用,进行指挥调度

原来,在“智网工程”体系中,共18个入格部门、475项入格事项,划分为2927个基础网格,组建10291人的智网系统队伍。通过多方联动,推动政法综治、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管等多个部门,开展全市多个重点线索专项落地巡检。

▲东莞网格员积极参与全市疫情防控,支援一线核酸检测工作

科技挂帅、智慧城市,全市形成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通过有效整合资源,突出目标导向,借助AI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多方合作、协同作战,及时调度、快速处置,着力压减公共安全风险,消除矛盾纠纷隐患,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交通堵、停车难、看病烦、文明监管盲,这些长期困扰基层平安的老问题,由这个“大脑”给出了新解法。

丰沛的数据资源,全新的技术手段,带来的是系统性重塑——

▲公安智慧新警务“大巡讲”巡讲活动在东莞举行

盯防着全市社会安全,守护着百姓平安,打造“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深度智能、移动协同”的“科技护城墙”。

如今,东莞科技护城墙、智慧新警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时空情报分析、警力资源配置分析等空间可视化分析手段,优化配置勤务资源,实现一张图上勤务管理智能化。

按照新勤务运行模式,各分局以派出所、警务区(社区、村)为单位,科学划分巡区巡片、优化巡防路线,整合辖区民警、辅警资源力量,实现精准巡防。全市实时路面警力比以往提升了53.4%。

新情报指挥系统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上集成“视频监控、卡口防控、卡点查控、智能感知、治安巡防”五张网,统一上图,指挥员可以“一张图”掌握报警人位置、现场态势、周边警力部署等情况,一旦有紧急案事件发生,指挥员可以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直接调度就近警力开展处警或增援。

“东莞铁骑”常态化不间断巡逻,新模式下处警平均用时7分钟,比以前快了5分钟,处警效率提升41.7%。

“十三五”期间,全市违法犯罪总警情下降19.9%,刑事立案下降22.9%,“两抢”案件下降超九成,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和安全感连续四年上升。

……

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上线,到“智网工程”建设的深度应用,到“天眼”监控打造“科技护城墙”,助力城市新警务提升,再到用数据研判系统指挥城市交通,在破难题、解困局的一次次攻坚中,一大批“互联网+”平安建设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出强大动能,以其蓬勃的生命力,给平安东莞建设提供无限空间。

一个更宏大的梦想,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