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辩证法④| 内与外:内外相互促进,推动莞货卖全球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建设统一国内大市场,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用辩证的眼光看,它既是内循环,又是再实现外循环的一个方面。

复盘东莞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可发现,内与外的相互促进、相互衔接,是东莞经济依然保持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态势的重要原因——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当前超预期冲击下,东莞的内资企业抢抓机遇,外资企业忙增资扩产;外贸结构优化,通过电商平台线上发力推动内贸增长;在物流不畅的大背景下,东莞积极增加内贸航线,推动“陆改水”,促进内与外的充分衔接、双向循环。

▲博迈医疗无尘生产车间

关键词:内资和外资

内资抢抓机遇,外资忙增资扩产

港资企业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企业主要从事手机组件的制造和研发,技术发展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度实现营收17亿元。今年,企业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设备自动化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东莞政府积极协调了一块地给我们,这块土地位于大岭山,在4月6日已经签署了投资协议。我们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新建厂房,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企业副总经理梁利光表示。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东莞的生动景象,正为世界经济带来一股温暖的春风。2022年1月,东莞利用外资实现“开门红”,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35%,增幅高于全国。而在过去一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7%,创了近三年新高。

在当前超预期冲击下,东莞正点燃更多政策“篝火”。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东莞针对外资企业的“暖企服务”不断升级:促开工、破壁垒、保供应、拓市场,支持传统外资外贸业态创新、拓展外资外贸新增长点、扶持外资外贸小微企业……在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疫情期间,一项项稳外贸实招接连落地,企业感觉“暖”了,信心足了,投资也增加了。

据东莞市投资促进局透露,今年以来,该局建立了约有1300家企业的增资扩产重点联系企业库,收集到有增资扩产初步意向的项目约200宗,意向投资金额超过700亿元。

与外企一样,内资企业的韧性也很足。据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东莞内资企业增加值715.77亿元,增长4.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0%,高于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的增长(2.8%)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的增长(0.5%)。

而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不少内资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我们一季度预计增长40%,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我们会做得更好。”博迈医疗董事长李斌表示。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我们销售额未达到预期,仅为原计划的60%。但是今年整年的销售额仍预计在7-10亿元,同比会翻倍。”中麒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家莞企疫情下的逆势增长源于技术的绝对领先优势。“我们的技术在全球乃说都具有领先性,近三年企业年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12%,除此以外,我们还拥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李斌说。据介绍,博迈医疗拥有30多个产品系列、全球两百多张产品注册证。中麒光电也同样如此,其自主研发多项产品目前已获得200余项专利。自主研发国际领先巨量转移设备以每小时200万颗芯片的速度领先业界。

两家企业对未来信心十足。如今,博迈医疗除了加速赶订单外,还在增资扩产,而中麒光电也在铆足劲冲击第二季度。

关键词:内贸和外贸

外贸结构优化,线上发力推动内贸增长

外贸是东莞的生命线,疫情之下,东莞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市场采购快速增长,民企出口双位数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整体增长。

熟悉东莞外贸的人都知道,一直以来,加工贸易都是拉动东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近年来,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东莞外贸正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一般贸易占比已经处于“老大”位置。今年一季度,东莞一般贸易进出口略增长(2.6%),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份额也仍然保持第一的位置。

此外,一些看似冷门的外贸业态,默默地为东莞GDP做着贡献。例如,一季度中,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便为东莞稳外贸发挥了不少作用。一季度中,东莞市场采购出口57.5亿元,激增215.1%。

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不少东莞企业尝到了市场采购出口模式的“甜头”。“我们货杂、单小、品种多,走一般贸易出口的话,费时费力。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符合我们货物的出口特点,我们今年前两个月出口货值同比增长了155.1%。”卓比(东莞)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丽芳说。受疫情反复和海运“一柜难求”双重影响,该公司改变思路,将公司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扩大到了全部出口业务的近三成。

分类型来看,一季度东莞民营企业进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出口却有双位数增长(12.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进出口整体却略增长(2.9%)。这些都显示出,东莞外贸韧性仍然很足。

还令许多人惊喜的是,过去习惯做外贸出口的企业,也积极融入“双循环”,不少外贸企业还纷纷发力线上,甚至做起了直播带货,直接推动东莞内贸增长。

在石碣镇,东莞市星驰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关伟亮正在发力线上。“几天前,我们和电商平台续约再投入50万元,在平台上增加新店铺,同时竞标好的引流项目。”关伟亮表示,这样的战略转型其实早在2020年底就有初步思路。关伟亮回忆,公司复盘当年全年销售额时,发现线上销售比上一年增长超十倍。当时就意识到,要全面往线上转型,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寻找销售第二增长曲线。

樟木头镇,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佑春把增长的希望寄于今年4月举行的第131届广交会。“广交会开幕前,我们就提前跟客户有过沟通,开幕之后,我们是每天直播两场,开幕当天,直播间涌进了不少意向客户。”直播当天,严佑春时刻关注着线上的数据。

大朗镇,东莞市雅绮服饰有限公司的营销中心挂满了数百件各式各样的服装,两名主播正在电脑前直播带货。“我们要把一季度积压的订单,争取在这一个月内完成。”雅绮服饰总经理刘剑波说,疫情对生产和业务拓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先把订单赶回来。

▲罗曼智能在直播间向海内外客商推荐产品

关键词:内循环和外循环

促进内与外的充分衔接,“陆改水”解燃眉之急

尽管东莞外贸整体数据略有下降,但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个核心关键因素是物流的稳定。

4月2日,首列由广东铧为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三鑫国际物流公司合作的中越专列,从东莞常平常盛货场缓缓驶出。“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中越公路货物无法出境,中越班列的运行将对贸易出口发挥着重要作用。”铧为物流董事长何玲表示。

该专列的开行对于提高“莞货莞出”的比例、畅通“东莞制造”出境物流通道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疫情导致全国海运空运“一柜难求”的情况下,该公司运营的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越班列对稳定东莞外贸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所谓路通财通。此路不通走他路,条条大道通罗马。

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外循环受影响的情况下,东莞积极开拓内循环,包括增加内贸航线,推动“陆改水”等措施,促进内与外的充分衔接、双向循环。

“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转向水运,例如今天从香港提货,明晚或后天早晨就可以到工厂车间,相比陆运,水运更安全,而且货柜非常稳定,所以企业也会把水运作为长期的外贸推选路线。”东莞联测优特半导体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卜京说,“陆改水”模式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联测优特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半导体的外资企业,出口市场为东盟国家,以越南居多。“如果不走水运,我们的货物到不了越南,一立方米货就会损失一千多万。”卜京介绍说,公司目前已全部转水运,每天出口货量集中在3-4个货柜,物流基本稳定。

据黄埔海关统计,东莞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成功“试水”。单莞港水运专线而言,截至4月22日,线路共运行了680个班次,进出口货物超32万吨,由每周3班船到实现“天天班”,目前日均已达到12班次。为外贸复苏起到极大作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东莞港累计开通航线72条,其中内贸航线48条,外贸航线11条,3条汽车滚装航线和10条湾区快线。

除“陆改水”外,今年一季度以来,东莞港还新增4条欧美包船航线:英国利物浦航线、美国波特兰航线、美国怀尼米航线和洛杉矶航线,共开通17条包船航线,挂靠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已累计完成70个航次共60万标箱货物出口量,保证东莞与欧美国家外贸物流的稳定。

随着全省疫情形势初步好转,东莞正加紧布局“水陆空”一体化外贸物流模式。除水路联动外,东莞还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模式,将香港国际机场安检、打板、集拼等核心环节前置到东莞港,为外贸物流提供高效服务。

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执行策划:殷昌盛 孙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