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制造不放松+顽强创新”!《东莞豪迈》采访组揭秘“东莞奇迹”密码

“干制造业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还要一根筋地搞下去?”“企业只有创新,才能有尊严”……自5月9日以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东莞豪迈——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一文引人深思,引起东莞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散见文章中的“金句”引起社会强烈共鸣。

为何《经济日报》这一中央媒体会选择东莞这样一个地级市作为样本?东莞日报记者日前专访《经济日报》采访组,为您揭秘《东莞豪迈》这一万字长文背后的故事,为您揭秘“东莞奇迹”的密码。

调研背景:

发掘东莞成长“独特性”背后的“普遍性”

为何是东莞?为何选择东莞这一地级市作为样本?

“东莞走出了一条制造业名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采访组表示,广东省东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紧抓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制造业名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内外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东莞成为全国第15个GDP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以历史观照未来,展现东莞的思考和奋斗、探索与收获。”采访组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发掘东莞成长“独特性”背后的“普遍性”,给其他地区以借鉴和启发。

据悉,作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经济日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一项重要职责和职能就是积极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

立足“践”与“悟”,《经济日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头版推出“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系列深度报道,由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和编委会成员分别带领业务骨干,深入基层进行深度调研,生动展现各地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创新举措、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自2020年12月至今已推出约20套深度调研系列报道,并同步进行新媒体报道与转化。调研成果接续推出后反响强烈,有的阅读量超过三个多亿。

“东莞制造”:

今非昔比,华丽蝶变

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及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城市展览馆,在历史沧桑和时代烟尘中了解东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缘起;走访从印刷、陶瓷、玩具行业的传统制造企业,到智能手机、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真切看到“东莞制造”已华丽蝶变、今非昔比。

在茅洲河、华阳湖、黄旗南麓香遇走廊、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到了城市的颜值、感受了城市的温度,发掘了东莞在“世界工厂”标签之外的多姿多彩;在松山湖科技城、滨海湾新区等大园区、大平台,感受到了东莞前瞻谋划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气魄和决心……

“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探入东莞历史脉络,感受东莞多面气质。”采访组告诉记者,本次采访历时9天,精选数十个采访点,涵盖了历史、文化、经济、生态等方方面面。

这是《东莞豪迈》成文前的采访初衷。“整个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是激荡人心的,很多令调研组成员印象深刻的故事、感触良多的“金句”,都被大家写进了调研文章中。”采访组表示。

让采访组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在福德电子,采访组与企业家座谈,讲起创业的坎坷历程,他一连说了三个“不容易”。“干制造业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还要一根筋地搞下去?”“企业只有创新,才能有尊严”——企业家的一句话让采访组印象深刻。

采访组认为,这就是“东莞奇迹”的密码。

“这些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工厂’为什么能长盛不衰?莞企这种‘咬定制造不放松’、在一切困境中顽强创新的精神,就是我们解读‘东莞奇迹’的密码。”采访组表示。

东莞印象:

“豪迈”一词可以概括

为何成文后的标题叫“东莞豪迈”?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

记者了解到,本次采访组成员,有的是常住广东和东莞的记者,有的此前也曾来东莞采访。在此次调研前,提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但通过深度调研,对东莞的印象再度刷新。

9天时间,走进镇街村社、工厂车间,踏访松山湖、滨海湾等创新平台,与城市决策者、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城市居民等进行深入座谈或采访……

“调研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为我们观察‘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提供了更多维度。经过采访组的讨论,我们认为用‘豪迈’一词,大致可以概括我们对东莞的印象。”采访组表示。

——在东莞,我们看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气,看到了毫厘之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看到了东莞人民奋斗不止的万丈豪情。

——我们既为东莞成功迈上“双万”台阶而喝彩,更要为东莞跋山涉水迈过沟坎的韧性加油。正如在调研稿的结尾中所祝愿的,“东风浩荡,莞香神怡,豪情激扬,迈进佳境!”

采访组总结认为,这次东莞调研为《经济日报》“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再添一个精彩篇章。通过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领悟,也对广东和东莞有了更深的了解。

东莞未来: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是东莞安身立命的底气所在

解开“东莞奇迹”的密码,重新认知东莞印象,对于东莞的未来,采访组更有着满满的期待。

“这次调研,我们在松山湖科学城听到了很多从无到有的创新故事,受到不小的震撼。可以说,过去20年里,东莞成功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最美的科技蓝图。”采访组表示。

在“世界工厂”腹地建起一座“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科学城,引入能够吸引世界级科学家的“国之重器”,搭建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工厂的众多转化平台,聚集起云鲸智能等一批熠熠生辉的明星科技企业……“从中,我们不难观察到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在东莞已呈现相互融合、促进的良好态势,从而对东莞未来打造科创新城充满信心。”采访组表示。

采访组进一步延伸认为,诚然,要实现从制造名城到科创新城的跨越,东莞在提升对高端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我们相信,只要东莞延续多年来在创新投入上善于算大账、敢于担风险的精神,敢闯敢创敢试,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如今,东莞站在“双万”新起点上,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等多重不稳定因素,靠什么去突破,靠什么争先进位?

采访组表示,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市领导班子有深邃的思考,定下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路径。正如肖亚非书记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推进科技自强自立是国家战略、是时代趋势,先进制造是东莞的城市底色、是发展的“根”和“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就是东莞在未来竞争中安身立命的底气所在。

采访组认为,东莞确定的路子是对的,只要坚持走下去,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外部环境如何复杂严峻,一定能够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在“万亿”新起点上再创新辉煌。

《东莞豪迈——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原文地址:

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205/09/content_25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