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美来”)在上交所主板更新IPO招股书,继续推进其IPO进程。这是继国联水产(300094.SZ)、龙大美食(002726.SZ)、惠发食品(603536.SH)之后,又一家谋求上市的预制菜企业。
鲜美来此次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发行2000万股,拟募集资金6.06亿元,投向海洋食品产业化、冷冻食品分装冷藏及物流配送(二期)等项目。
产品结构单一 虾滑贡献半数营收
招股书显示,鲜美来主营业务是水产品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以虾滑等为主的即烹类预制菜,以及以虾仁、生鱼片为主的即配类预制菜。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鲜美来收入分别为9.11亿、8.50亿、9.15亿。其中虾滑是鲜美来的收入支柱,2019-2021年虾滑的收入分别为3.80亿元、4.03亿元和5.10亿元,占比41.97%、47.84%和56.22%。虾仁和生鱼片紧随其后,2021年分别贡献20.49%和13.76%的收入。
鲜美来的渠道结构中,贸易模式和经销模式指向B端市场;商超模式则是面向零售端。资料显示,鲜美来下游客户包括沃尔玛、永辉、大润发等商超,京东、盒马等电商、新零售平台,思念、湾仔码头等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呷哺呷哺、锅圈等连锁餐饮、食材企业。
2019年到2021年,鲜美来净利润分别为0.90亿、0.90亿、0.81亿,净利润不升反降。2021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鲜美来的下游商超行业受到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的冲击,导致销往商超的产品数量大幅下降,商超渠道整体收入同比减少0.62亿,毛利减少0.17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鲜美来虾滑的毛利率分别为22.58%、23.41%和20.83%。招股书中,鲜美来表示未来三年,在继续深耕虾滑、虾仁等优势单品的基础上,拓展海鲜水饺等协同性较高的预制菜、加工程度更高的即热类预制菜。
新品的开发势必要加强研发投入。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鲜美来的总研发支出只有270.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6%、0.08%和0.16%。
存货风险高企 资产状况不容乐观
鲜美来选择的预制菜细分领域主要是鱼虾类产品,公司的经营对虾类、鱼类产品及其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较高。2019年-2021年,鲜美来采购的直接材料分别为5.80亿元、5.10亿元、5.89亿元,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八成左右。
同时,虾类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从2021年数据来看,冰鲜虾、冻鲜虾仁、冻鲜去头虾、冻鲜条虾等四个虾类原材料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采购量最大的冻鲜虾仁单价从49.92元上涨到55.13元。
报告期内,鲜美来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49亿元、2.94亿元、3.6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2.10%、67.54%和64.10%。
从销售端看,鲜美来主要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亦在2021年出现全线下滑。其中,营收占比超半数的虾滑产品,销售单价从58元下降到了57.12元;同期,虾仁产品单价也从58.76元下降到57.76元、生鱼片单价从32.3元降到31.66元。
上下游价格双向夹击下,鲜美来毛利率水平自然较难提升。公司也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或受到经济环境和上下游市场不利变动的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面临继续下降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盈利能力。
而另外一方面,鲜美来的资产状况不容乐观。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鲜美来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7927.09万、5310.46万、-2331.68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在2021年录得负值。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0.77亿元、0.48亿元和1.06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9.28%、10.97%和18.41%。
招股书显示,主要是公司给予食品加工厂、商超等客户一定期限的信用期。然而,随着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金额会继续增加,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或进一步增大。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分红策略激进
但这样,并不影响鲜美来激进的分红策略。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郭海滨和郭定棋。郭海滨对公司直接持股18.28%,合计持股75.28%,现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裁;郭定棋对公司直接持股6.16%,郭海滨、郭定棋合计持有公司81.44%的股份。
资料显示,鲜美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进行的三次增资,时间均为2019年,但验资报告均在2021年才出具。对此,证监会在首发反馈中要求其说明验资报告出具时间与增资入股时间不一致的原因及背景,增资时未进行验资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1年,鲜美来先后4次进行突击分红,累计高达7710万元,其中2018年分派利润570万元;2019-2021年分别派发现金股利1140万、3000万和3000万元。以当前郭海滨父子的持股比例计算,有其中八成已进入实控人的腰包。
另外,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受到了来自于环保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的处罚。食品安全方面,2018年4月,鲜美来委托子公司鲜美来冷链生产的部分产品,未在包装上标注产地、受委托单位名称、地址等信息,被食药监主管部门认定存在生产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2018年4月,北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了鲜美来部分200g抽肠虾仁产品,经检测后认定净含量不合格。2020年9月,广东大埔县对86批次食品进行抽检,在仅有的4个不合格批次中,鲜美来就占了3个席位,不合格项目为“标签不合格”。2021年10月,吉林省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00批次食品,其中2个批次速冻食品不合格,鲜美来又是其中之一,理由是“检出不合格项目过氧化值”。
鲜美来在招股书中表示,上述事件发生后,公司缴纳了相关罚款并进行了积极整改,并加强了产品质量管理。同时鲜美来本次发行律师和保荐机构认为,上述违法行为已整改完毕,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不会对公司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的法律障碍。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