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轰隆隆的设备声、写字楼“哒哒哒”的键盘敲击声、超市里大喇叭的推销声、小区内小孩的追逐玩闹声……东莞正全力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以“抢回”失去的时间。
一季度东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49.12亿元,同比增长2.2%。这是东莞迈向“双万”之城后的首份季度经济成绩单,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的背景下,这个2.2%,一定程度上检验着东莞经济发展“成色”,更让我们读懂了东莞经济的韧性基因。

■4月22日,东莞举行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约529亿元的42个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蓄力新动能
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东莞全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协调材料供应商供货、调配技术工人返岗……千头万绪接踵而至,“十万火急”“此事紧急”“务必马上”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工作群、挂在每个人嘴边。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东莞向全市持续投入政策和服务的“定心丸”。如今,东莞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东莞企业车间机器的轰鸣在莞邑大地上重新响起,声声喜人,东莞经济正逐渐化解疫情带来的影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为此,东莞任重道远。市委书记肖亚非在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东莞代表团分组讨论表示,要努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起更大责任,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稳增长
千万人守护映出别样东莞
5月12日,随着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A股主板上市发行,至此,东莞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共70家。截至目前,2022年上半年东莞新增A股上市公司4家,新增上市公司数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如果说,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则为这座城市埋下希望的种子。
4月22日下午,东莞市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约529亿元。项目包括百亿级总投资的京东智慧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光大科研制造中心等。东莞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将向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的目标发起冲刺。
投资后劲上,东莞“存货”足——从招商引资数据看,一季度,东莞全市共引进内外资项目978宗,协议(合同)投资735.5亿元,同比增长7.4%;实际投资442.3亿元,同比增长12.8%。
稳投资,就稳住未来的增长。作为一座外贸城市,东莞稳增长最大的任务之一是稳外贸。我们惊喜地看到,东莞的外贸逐渐恢复性地增长。
近日,黄埔海关发布数据,东莞4月当月外贸进出口1266.9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19.1%——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外贸运行带来较大干扰,2、3月份外贸进出口及出口和进口连续两个月下降。4月份,随着疫情影响减弱,进出口出现回暖势头。
经济大“账”背后,不仅是行业领域、工厂车间,更有市场商户、万家灯火。一个个市场主体,连接经济命脉,更关系着人们的柴米油盐、三餐四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提振消费是东莞经济的考题。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东莞举行2022年“乐购东莞”五一促消费活动,各镇街相应的促消费优惠也持续“发货”到今年6月。活动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购物元素,还会派发3000万消费券,为全市消费市场发展注入动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东莞安排了2亿元促消费资金,其中直接用于发放消费券的金额约1.2亿元,活动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底。
疫情之下,东莞打出稳增长“组合拳”,全力扩大投资,全力稳外贸,全力提振消费。如果复盘东莞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可发现,面对国内外多种不确定性,东莞人选择了众志成城、主动应战,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保就业,千万人口拧成一股绳,是东莞经济依然保持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态势的重要原因。
千万人口的共同守护,映出别样东莞。
稳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疫情之下,资金有缺口,物流受阻,如何纾困?保市场主体,东莞跑出了自己的政策出台“加速度”,落地“加速度”,极大地提振企业信心。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东莞在半月余连出三条纾困政策:“纾困6条”“保链12条”“纾困27条”……紧接着,东莞多个职能部门落实执行细则:东莞市金融局推出“八个确保”;市税务局推出“莞税稳企十条”升级版……多措并举,多维施策,为的就是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帮助市场主体共克时艰。
减税费负担方面,东莞提出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政策、落实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等。减租金负担方面,市镇联动落实省减租要求,对租用市属、镇属物业的最高减免6个月租金,同时倡导村(社区)共同参与。
政策出台,重在落地。东莞“纾困27条”出炉后,申请当天,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麒光电”)到账增量留抵退税资金超3800万元,大大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困境。
“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纾困27条’精准施策、精准滴灌,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如一场及时雨,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接下来,企业将持续扎根本土,增资扩产。”中麒光电总经理孙明表示。
为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全市金融系统齐上阵、速行动,在保障企业资金链周转、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方面做到服务不掉速、不断挡。截至4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速达44.9%,继续保持各行业贷款增量排名第1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进一步降至4.2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之间,透露的是东莞的温度。
作为外贸大市,东莞还突出畅通物流进出通道,争取“原料进得来、货物出得去”。在政策扶持下,东莞已有1000多家企业成功“试水”。截至5月初,2月开通的“莞港”水运专线共运行967个班次,进出口货物超42万吨,为畅通外贸企业物流“生命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企联动,多措并举,东莞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
疫情之下,稳住市场主体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前提。从政策火速出台,跑出政策加速度,到政策极速落地,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提升企业信心,提振市场信心。
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现出东莞保市场主体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0.27万户,同比增长10.89%。市场主体总量约占全省10%、全国1%,居全省地级市第1。在新冠疫情以及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之下,这一增长速度尤为难得。
有量的提升,更有质的飞跃。在这一数据中,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表现十分亮眼——近半年来平均每月新增1367户,累计达7.14万户,同比增长19.85%。

■“春风行动”招聘会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
保就业
发布11项人才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不仅关系基本民生,更关系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经济下行期的周期性失业,更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调整,让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东莞抓住稳就业这一着力点,打出就业“组合拳”,在重点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招工、企业稳岗减负、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打牢新基础,在人企对接、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新举措,“开足马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拓宽就业渠道,想着法子找岗位。线上线下相结合,东莞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岗位归集渠道。
农历壬寅年的新春钟声即将敲响,东莞市便启动了主题为“莞聘情‘职’等你”的2022东莞市春风行动,搭建线上平台,对接企业和求职者。
2月9日的第一场活动,为方便更多求职者,东莞市人社局提前收集了十万个优质岗位信息,广邀求职者来莞追梦。相比往年,2022年的“春风行动”还启用了“就莞用”广场,致力于打造“服务群众求职、促进用工建设、塑造就业生态、释放城市温度”的“一站式”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面对所谓的“最难就业季”,东莞还启动了多项校企对接活动。
2022东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面向各镇街(园区)数字产业、重点产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才需求征集,以“线下+线上”双结合的模式,组织线上100家,线下专场32家举办活动,分直播预热、线上线下招聘会等环节,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促进全国各地人才来莞发展。
东莞市人社局在省内率先打造云端直播公共服务大厅。常态化开展“周四直播间”系列就业活动,全年举办12场以上直播活动,品牌化、常态化、系统化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截至4月29日,已有418家院校、1398家企业完成了第一阶段报名,共为求职者提供6.27万个岗位。
全方位丰富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多维度提升服务求职人员水平;一站式服务助大学生就业。这是近段时间以来东莞稳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节后就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东莞市人社局以“共建成长之城 提升人力效能”为工作主线,持续深入推进“春风令”就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重点推出六大举措。
另一方面,就业优先政策也应做到能出尽出。
4月28日,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两项新政。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支柱产业等发展需求,面向各行业各类人才,推出含金量高、创新度大、亮点纷呈的政策措施,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共发布了11项人才政策,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引进培养6万名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高级技师等创新人才的计划。
东莞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表示,东莞市将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推动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通过更优的政策和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建良好人力关系、提升和释放人力效率,综合提升人才人力效能。
清代郑板桥有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次次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一条条颁布的助企撑企政策措施,充分彰显了东莞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决心,向企业市民群众传递信心、稳定人心。“双万”新起点上,沉淀经验、整装前行的东莞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冲破阴霾,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