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工作频获省优国优,东莞地方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7月7日,东莞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及“两志”动员部署培训会,总结过去五年全市地方志工作,部署未来五年地方志工作。

过去五年,全市地方志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积极主动融入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依法治志,巩固加强地方志基础主业和应用型主业,地方志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地方志多项工作频获省优国优

盛世修志,存史资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东莞把编纂志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地方志志鉴史基础主业硕果累累,年鉴工作可圈可点。

修志工作成绩斐然。2017年以来,东莞市共编纂出版75种地方志,其中志书13种、年鉴59种、地方史3种。推动虎门镇、石龙镇、长安镇、茶山镇南社村和石排镇塘尾村等名志纳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出版计划,其中《虎门镇志》入选首批中国名镇志丛书,《塘尾村志》《南社村志》出版发行。

出版省三轮乡镇志编修试点《东莞市道滘镇志》;出版《东莞航道志》,是广东省首部区域航道志;出版《东莞日报社志(2004—2020)》,是二轮修志后首部续修的部门专业志。

东莞还启动扶贫志、小康志工作,被省地方志办公室推荐为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工程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启动“两志”编纂。

年鉴工作可圈可点。其中,《东莞年鉴》在全省获得市级综合年鉴一等奖4次、二等奖1次,并连续五年获评国家级优秀年鉴。41部(次)镇级、专业年鉴获评国家和省级优秀年鉴。地方史工作稳步推进。东莞推动《法治东莞史录》《东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大朗毛织产业史》出版,全市还有11篇论文获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优秀奖。

挖掘地方志资源提升城市形象

市地方志办坚持以志经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方志文化内涵,为提升东莞城市形象发挥独特作用。

其中,东莞在全省率先完成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全粤村情•东莞市卷》第一册于2018年1月,作为该丛书全省600多册的开篇之作率先出版。2019年,出版发行《全粤村情•东莞市卷》全六册,在全省率先完成出版任务。

东莞地方志应用型主业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地方志数字化工作,2019年在广东省地方志数字化工作总体情况评价中获评“优秀”。2022年5月20日,东莞市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成为全省地方志数据库中唯一实现“五库合一”的大方志数据库,成为集史实资料存档、文化传承保育、城市形象推广于一体的城市地情智库。持续开发《东莞影像志》一、二、三期系列片42集,13集入选“学习强国”。积极参加省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市志办以及石碣、道滘、大岭山、大朗、东坑等镇获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目前,东莞全市建成市方志馆1个、镇级方志馆3个、镇村史馆24个、方志驿站10个。2017年至今,市地方志办共向机关、企业、学校、图书馆等赠阅2.5万册地方志,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欢迎,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工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