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万!东莞有市民“修复征信”被骗

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与征信有关的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花钱修复征信成为骗子的诈骗幌子、

所谓“征信修复”机构的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欺骗银行!

虚假征信诈骗

案件回顾

7月20日17时许,石排分局接到事主报案:其接到一陌生来电,称其在读书时办理某业务,现导致其出现征信问题,要求事主添加对方QQ进行操作,后在对方诱导下,事主陆续向对方银行卡转账了62余万元,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求助。

虚假征信类诈骗套路“三部曲”

套路①:伪装身份

诈骗分子多以冒充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贷款平台客服”等身份实施诈骗,有时还会向受害人出示伪造的证件、营业执照或通过事先获取的受害人身份、银行卡等具体信息,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理。

警方提醒:凡是自称贷款平台客服,提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电话都是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

套路②:编造理由

骗子往往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或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心理,以国家政策、个人信息被盗用等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

警方提醒: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私密信息告诉陌生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套路③:完成诈骗

当受害人被吓住并产生慌乱情绪后,诈骗分子会提出有办法处理,并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者让受害人在正规网贷、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户。

警方提醒: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坚决不给陌生人转账!任何渠道的汇款统统拒绝。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

石排公安提醒:

“征信洗白”不可信,“修复”骗局须警惕,请广大群众擦亮双眼,注册使用“金钟罩”,提高识别防范诈骗能力,守护好个人信息和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