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数字政府建设成果亮相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微信图片_20220723110339.jpg

7月22日晚,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前夜,作为大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系列活动在福州千年古街三坊七巷拉开帷幕。

微信图片_20220723105916.jpg

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陈东成参加“共筑城市智能体,点亮数字经济新未来”三坊七巷高峰论坛,并作主题为《双万新起点  治理新纪元——东莞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发言,交流分享东莞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经验。

2.jpg

在全国各城市数字政府的建设实践中,东莞一直走在前列。2019年来,东莞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部署,携手华为,以集约共享理念全面启动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打破部门壁垒、数据孤岛、系统烟囱,开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新模式。通过高位统筹、高点谋划,将数字政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三年探索,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统筹集约的建设理念、模式基本成形,“云数网”数字底座形成有力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走在全省前列、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全面铺开。

数字底座持续筑牢。政务数据大脑打通全市74个部门共344个信息系统,实现跨部门跨系统数据资源协同共享;建成1073km骨干传输网,实现万兆到市、到镇。率先融合全域二维和三维信息,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感知基础平台,绘制全市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推动东莞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基于特殊的行政架构与特殊的人口结构,东莞通过“数字化+网格化”,持续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推出疫情地图、莞核酸、莞流调、场所码等系列应用,构筑数字化防疫体系。建成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推动治理数据一网汇聚,风险态势一图呈现,指挥调度一体响应,助力构建风险可感、态势可视、队伍可管、纵横可联、协同共处的数字化治理链条,成为东莞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的有力实践。迭代升级智网工程,建设“智网人人拍”小程序,支撑网格管理协同共治。在交通治理方面,东莞打造智慧交通小脑,融合交通、交警业务应用,汇聚交通行业人、车、路、企等要素的全量数据,实现交通运输全天候融合监测,跨行业、跨部门协同联动与融合指挥。

3.jpg

在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东莞不断打造政务服务新场景。

高标准建成市民服务中心,政务事项100%进驻,成为省级标杆大厅。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横向打破部门壁垒,纵向联通市镇村,构建“一平台、多终端”政务服务体系。着力优化“一网通办”,实现2752项事项全程网办、1316项事项“湾区通办”、近1500项“跨省通办”。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铺设1590台自助终端,全面覆盖村(社区)。“i莞家”“企莞家”“电子市民卡”等“莞家”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另外,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文化、公共资源交易等各领域全面布局。

建成生态监管与数据管理平台,空气质量、气象、污染源、污染排放监控等数据一体汇聚,全面分析,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地方志数字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通过建设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志鉴全流程数字化编撰,在全省率先做到志书库、年鉴库、村情库、年报资料库、多媒体资源库“五库合一”。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搭建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实施匿名投标,推行自动资审,实现全行业、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典型示范经验及创新成果。

0cc3b97f1adbc8993ff01bd6f515d41.jpg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东莞正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面构建“公共服务泛在普惠、市域治理智慧科学、政府运行协同高效”的“数治莞家”运行新范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记者 肖雨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