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加大力度支持和培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8月31日上午,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表彰了2020年度绩效考核获得优良成绩的9家单位和5家“单位冠军”单位,提出东莞将继续支持和培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为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夯实基础。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出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220831155938.jpg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前期工作取得成效

会议首先对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前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新型研发机构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自2018年以来,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取得了较好成效,累计建设了88家省级科研平台,引进人才7400余名,孵化企业2760余家。2021年全年转化科技成果454项,授权发明专利187件,投资孵化企业总收入100.7亿元。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各新型研发机构在重大科技专项申报、人才引育、孵化企业上市、经济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

今年7月,东莞市与中科院声学所、中国声学协会共建的东莞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落户松山湖,松山湖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顺利揭牌成立。今年以来,以松山湖科学城为主阵地的新型研发机构喜讯频传,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国散裂中子源第二条合作谱仪——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在今年4月成功出束,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已与港澳高校合作完成中子实验课题30余项。

微信图片_20220831154755.jpg

持续强化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和培育

会议还对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3家2020考核“优秀”等次的单位,6家考核“良好”单位和5家获得“单打冠军”的单位分别颁发了证书。

会议提出,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扶持和服务保障,聚焦标准设计、政策落地、绩效导向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各新型研发机构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找准发展定位、强化核心能力建设。

目前,东莞共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家,市财政支持建设的18家。今年1-6月,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研发投入8.6亿元,孵化创办企业新增收入43.9亿元,新增转化成果208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170个,授权数比去年同期新增142%。

下来,东莞市科技局将持续强化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扶持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部分条件成熟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转企改制、引入新共建方、成立运营管理公司等形式的改革试点,不断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活力。东莞也将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大湾区大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工作,为推动东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考核“优秀”的单位3家: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考核“良好”的单位6家: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孵化企业纳税”单项冠军: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孵化企业质量”单项冠军: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承担科研项目”单项冠军: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记者 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