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 聚焦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专家建议: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8月26日、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下文简称佛山《意见》)和《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下文简称东莞《意见》),支持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支持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赋予了佛莞“增强珠三角核心区主引擎拉动力”的新使命。

本期东莞日报邀请到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资深城市专家、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孙不熟,共同为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建言献策。

莞佛承担湾区核心引擎新重任

记者:省委省政府连发两份重磅文件,透露什么信号?背后有何深意?

胡刚:近期,省委、省政府支持佛山、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两份重磅文件接连发布,这是广东深化改革的又一举措,从全省布局来看,两份文件赋予了佛莞“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的新使命。首先通过推动佛山、东莞这两个广东工业大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步伐,促成广深佛莞形成制造业梯次圈层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其次,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化,佛山和东莞作为广东万亿制造的“双子星”,必须在做大制造业基本盘的同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等策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以此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林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更是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从全省层面来看,除了广州、深圳两个全国一线城市外,不论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或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还是激发新的发展动能,都需要佛莞两市能有更多担当作为。

作为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佛山、东莞的地位举足轻重、至关重要。此次两份文件发布,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大局出发,给两座万亿城市赋予新的使命,强化新的担当,同时给予新的政策利好,为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动能。

孙不熟:两份重磅文件对两市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制造业及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提到对佛山、东莞“赋予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其战略意图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它们进一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更好发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有力推动两市做优科技创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强化制造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记者:作为广东万亿制造“双子星”的莞佛被委以发展重任,从定位上看,两地不约而同将重点聚焦在了“制造+创新”上。但在具体实施举措上,两地侧重点有何不同?

胡刚:两地共同聚焦“制造+创新”,但在具体实施举措上又有所差别。以科技创新为例,东莞《意见》从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和加快高端科技人才聚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举措,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而佛山《意见》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更侧重于面向产业技术应用领域创新。

事实上,两地对科技创新发展举措侧重点不同是由其基础和区位特征决定的。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在重大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和创新转化成果等方面拥有相对雄厚的基础,能够有效支持其开展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佛山方面,在广佛全域同城的规划导向下,逐步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对佛山产业创新要求主要侧重在产业技术的应用与转化。

林江:两份文件针对佛山、东莞的产业基础和城市特点,制定了最合适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实施举措。

对佛山来说,文件要求打造广深“双城”联结纽带,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支持东莞建设区域消费中心,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

针对两个城市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特点,文件都聚焦了创新和制造。当前,只有加快制造业升级进程,发力新兴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两份文件都强调产业高端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调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针对东莞,结合东莞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文件强调要增强“东莞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创新领域,更强调“源头创新”,借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的优势,聚焦前沿科创成果的转化。提出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

孙不熟:东莞《意见》指出,东莞将重点培育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五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两地均是依靠自身优势,利用技术和创新迭代升级固有的强势基础产业,推动制造业量级和质量双提升。

东莞聚焦科创制造,打造新的城市竞争力

记者:两份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莞佛两地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及路线图。对于东莞而言,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有何优势?东莞又该如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在全省大局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胡刚: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优势明显,首先,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和发展之基,东莞也是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其次,东莞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上,是广州和深圳创新资源的重要连接带,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最后,东莞正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速从“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结合以上优势,东莞要在进一步明确和深挖自身发展既有优势、深层潜力以及存在短板的基础上,制定出与生产力发展方向相一致、国家产业战略导向相一致的产业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战略,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林江:东莞雄厚的产业基础、体量庞大的制造企业以及高端的创新平台都是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优势。从公开的数据看,东莞工业企业超过20万家,有1.2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东莞还有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等重大科技和创新平台。

作为经济大市,东莞要承担起中流砥柱的责任,做大经济规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基础。在我看来,当前东莞急需落实的任务有三项。一个是发挥千万人口的优势。东莞常住人口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如何留住这些人员并发挥其价值,东莞必须做出考虑和布局。第二是着力引进大项目,既要发挥大项目短期对东莞的创收作用,更要发挥其长期对东莞经济的拉动作用,与东莞本地产业和企业形成联结互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是培育自己的本土龙头企业,做好产业孵化的工作。除了政策支持,更要吸引高层次的外来人才,同时做好人才培养,持之以恒地建设大学,培育高端人才,孵化高端产业。

孙不熟:东莞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一方面东莞可以借助深圳实现人才资源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可以充分享受创新辐射,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强劲的新竞争优势和快速的新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东莞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供应链条完整,创新能力强盛,有底气支撑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

东莞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首先要突出科技人才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此外,要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多元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