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莞城:破局开新促发展 老城焕发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莞城街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全街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面对建成率极高的难题,莞城把城市更新改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推动城市有序更新、品质提升,为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推动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的莞城,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正有序铺开,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文化莞城”“学在莞城”等优势品牌进一步擦亮,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现代都市正迈步走向未来。

【破局开新】

拓空间、提品质,莞城焕发新活力

莞城街道的土地面积小,建成率接近极限,开发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如何破解城市更新及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难题,如何挖掘空间潜力,让老城焕发新活力,成为莞城近年来攻坚克难、奋勇突围的一道重要命题。

首先是“拓空间”。近年来,莞城全力推进土地统筹、“三旧”改造等工作。过去五年来,莞城“三旧”改造已完成12宗,正在改造3宗,累计改造面积607亩。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三江六岸”规划核心的粮仓片区活化项目、戴屋庄单元城市更新等项目。

其次是优化产业体系。莞城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智能制造高端供给,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产城融合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目前,全街道有高新技术企业8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研众包培育平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不遗余力提升城市品质,将城市环境提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莞城推行生活垃圾直收直运,提升环卫保洁水平,推动全街道“扫干净、摆整齐”;推行片长制、“门前三包”、小微执法等,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秩序;对东莞人民公园进行持续升级改造,成为莞城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对辖区内闲置地、边角地等实施“见缝插绿”,打造向阳路口袋公园、博厦九坊口袋公园、滑石街精品口袋公园等多个口袋公园;还对莞太路、城内片区主要道路人行道以及辖区非机动车道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地将更多闲置土地变成停车场、文化宣传长廊、健身长廊等公共基础设施,让市民生活更便利、休闲……

拓展城市新空间,探索产业新路径,优化老城新环境,一系列“上新”举措,让千年莞城不断焕发出新活力,不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观察到,2021年,莞城以占全市0.5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2.23%的地区生产总值;25个项目先后获评全市年度考核“单打冠军”。

■近年来,莞城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现代都市正迈步走向未来

【擦亮品牌】

“文化莞城”“学在莞城”持续赋能

莞城有着1260多年建城史,东莞文脉在这里千年传承。近年来,莞城在文化、教育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擦亮“文化莞城”“学在莞城”品牌,持续赋能莞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坚持文化惠民与文化产业发展并举,致力打造“东莞记忆”文化核心圈,加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利用,培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优化提升公共文化品牌服务,努力建设更具历史底蕴的品质城区。在莞城,莞城美术馆、莞城图书馆、莞城少年宫、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等高标准文化场所,吸引了一批民间艺术机构进驻莞城,也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在莞城,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及活化利用有序推进,建成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天宝创意谷、运河创意公社、工农8号等创意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省首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镇,已成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莞城积极推进“东莞记忆项目”,将依托空间资源的有机更新、老街区的整体美化、历史记忆的传承活化、新兴产业的更迭转化,让“老城焕新”备受期待。据了解,该项目计划统筹开发整个城内、城外片区,以活化振华路等骑楼街区为核心,在保护骑楼街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将东莞本地优秀文化元素注入项目规划建设中,塑造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东莞地方特色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城镇风貌,呈现东莞本土文化,恢复东莞记忆,致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旧城活化典范。

在莞城,文化惠民活动常年如火如荼开展,依托“文化周末”、美术馆、图书馆等载体,近五年来已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800多场次,受惠群众300多万人次。

莞城的办学理念全市领先,名师阵容全市领先。作为全市小学教育的排头兵,莞城教育成效显著。2003年,莞城成为东莞市首批广东省教育强镇,2013年又在全市率先通过“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评估。随着莞城户籍学龄儿童的大量增长,对教育扩容提质、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莞城教育经费财政预算达到4.61亿元,比2019年增加1.07亿元。2021年,莞城教育经费财政预算达到4.66亿元,比2020年增加0.05亿元。2019年,莞城全力推进莞城平乐坊小学建设工程,2020年,莞城和阳小学基本完成,增加提供学位共2700个。莞城街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师资、课程、理念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分配,盘活资源,打破壁垒,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从而推进莞城街道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2022年,莞城街道新组建了莞城建设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为莞城运河小学)、莞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为揭东区第二小学),目前,莞城已实现100%集团化办学。

【和谐善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近年来,莞城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起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驻社区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模式,织密“社区-小组(居住小区)-企业(单位)”三级网格,构筑“小区域,大党建”格局,深入推进“党建+基层治理”。值得一提的是,莞城的商圈党建工作,成了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标杆之一,完成了罗沙社区和创业社区(万科小区)2个“双标”工程建设。

莞城注重用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党群联席会议、社企结对共建等载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乡村振兴一线,组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振兴效能持续提升。截至目前,莞城8个社区均已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一线,莞城全力落实“民生微实事”“民生微心愿”等项目,让群众切切实实获得实惠;2022年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共驻共建,助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莞城户籍人口占比高、学生和老年人较多等特点,莞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和谐善治的发展新局面;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1年,莞城成立养老产业发展公司,打造新型区域养老综合服务体系的“莞城样板”;为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名医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千年莞城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