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常见问答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对业务、组织、制度、文化、技术、能力几个方面进行改造。

1、数字化转型达成目标需要分几个步骤?

    从运营角度来说有如下步骤:根据企业现状做规划,根据规划定目标,根据目标设绩效,根据绩效做考核;

    从技术角度来说:有提需求、做调研、选型定厂家、实施、上线、运维几个步骤;

    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企业根据现状灵活实现。

2、谁在主导数字化转型工作?

    企业一把手总负责,CIO+业务分管领导协助落地执行。值得注意的是一把手不能做甩手掌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亲力亲为,定目标,抓过程,看结果,考核人;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需要:一把手 + 分管领导 + CIO的内部铁三角组织,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落地。

3、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委员会?

    数字化转型委员会是企业为了推进数字化建设而成立的专业组织,这个组织一般由企业一把手牵头负责,各业务分管领导及CIO组成,其职责及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

第一,彰显企业数字化战略决心,提升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第二,资源协调;

第三,确定数字化战略规划及建设路径;

第四,制定数字化考核措施及监督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委员会不是赶时髦,必须让数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话语权;否则将失去其价值。

4、企业哪方面需要数字化改造?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对业务、组织、制度、文化、技术、能力几个方面进行改造。

5、如何塑造数字文化?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数字文化的基础是“自我批评的危机意识”;

    第二,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极其重要的元素是良好的变革意识;

    第三,管理者必须有“尊重流程、尊重数据”的管理意识;

    综上所述,塑造数字文化,需要在危机意识、变革意识、管理意识上下足功夫,只有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才能够识别危机,发现机会并快速行动;具有变革意识的企业才可以快速学习他人、快速转型、抢先获得竞争优势,具有管理意识的企业,才能在转型过程中培养一批拥有数字化流程管理能力和数据经营能力的新型领导者。所以,没有数字文化,就不能算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成功。

6、CIO的直管领导是谁?向谁汇报?

    数字化转型若想成功,CIO的直管领导必须是企业的一把手,CIO直接向其汇报工作。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信息部门还不是一级部门,CIO上面还有几层领导,这样的后果就是:

第一,CIO官微言轻,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无影响力,日常工作难以推动,同时也难以调配资源;

第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专业意见不能直达一把手;

第三,CIO难以实现其价值;

7.数字化建设遇到反对声如何处理?

    第一,对付这种反对意见的最好办法,就是召集公司中的关键影响者,从每个业务部门中找出了几位关键影响者,将其中尽可能多的人转变为支持者;

    第二,找企业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此时没有一把手的支持万万不行;

8.如何考评软件公司实施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评:

第一,对于行业的认知深度;

第二,实施过的行业最佳案例有多少;

第三,项目经理的行业经验、沟通能力如何;

第四,服务的响应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的态度;

9.数字化系统是第三方引进还是自行开发?

    这个没有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某些标准版软件经过多年的技术与经验沉淀已非常成熟,企业可稍加改造拿来就用,节省了自行开发的时间成本;但由于某些具有公司特色的个性化需求,标准软件难以满足,二开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可考虑自行开发;一般情况下企业做软件自行开发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场景复杂,个性化需求多;

第二,企业具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如软件开发实施团队;

第三,企业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毕竟养一个开发团队还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10.系统应用效果不佳怎么办?

    这就需要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复盘了,首先查原因,是软件功能问题、性能问题还是其他技术问题,是业务部门管理问题还是信息部门的实施问题等;

    第二,要找方案,寻求解决之道;

    第三,达共识,与业务部门就前期的问题达成改进共识;

    第四,定目标,全改进,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的最大问题是确定改善目标及制定改善措施,制定相关改进保障制度;数字化转型应用效果不佳是暂时的,关键看最终的处理结果,所以此时忌扯皮、忌推脱;

11.数字化应用考核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对内考核: 从功能、流程、数据三个方面,功能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流程审批的及时性、完结率,系统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完整性;

    对外考核:考核供应商的系统实施能力及实施效果、后期的服务能力;

12.企业数字化建设将花费多少?

    这个无法统计,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确定费用;一般情况下数字化建设费用包括:软件费用、硬件费用、网络费用、信息安全费用、后期服务费用、团队费用;

13.数字化建设是否持续投入?还是阶段性的?

    企业的业务是动态的,但软件系统时固化的,因此系统需不断调整来,来满足业务需求,这期间就需要各种费用,所以企业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企业需要建立长期主义。

14.软件选型最终以价格为主还是以其他为主?

    软件选型切忌看价格,除了我们常说的一分钱一分货,最关键的还有如下:

    第一,软件功能与业务需求的匹配度,也就是说软件能否满足业务需求;

    第二,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

    第三,后续的服务跟进;所以软件选型不要将价格看成第一要素。

15.软件系统的年度服务费到期了,要续费吗?

    如果企业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软件的所有问题都能自己搞定,可以考虑不续费;但要提醒的是有些问题是企业无法搞定的,例如服务器迁移需的重新注册服务;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软件大厂的服务费用是按年度累加的,如3年未交服务费用,当3年后的某一天需要厂家服务时,需要将前期所欠的服务费用补齐,软件公司才可提供服务;

16.为什么软件的应用与数据库要分开部署?

    出于性能与安全两个方面的考虑;如应用与数据库部署在同一在服务器,当系统访问量大时,势必会影响服务器整理性能;同时一旦服务器中毒,如分开部署,可降低损失,不至于应用数据与数据库数据全部丢失;

17.什么是并发用户与账号用户?

    并发用户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登录账号的数量;而账号用户则是指在系统内最多能开的账号个数;这个选项其实是合同签署环节的一个大坑,因此企业在此环节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省钱而做出后悔的选择,但这个现象确实是经常发生的。

18.采购硬件服务器好还是云服务器好?

各有利弊,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第一,硬件服务器属于一次性投入,但云服务器属租赁形式需每年缴费;第二,硬件服务器资源拓展能力有限,但云服务器可以灵活拓展;当前拓展是需要资金投入的;第三,硬件服务器若想安全运行,必须还得具有标准的机房环境、各种数据安全措施;而云端服务器属公共资源,无需机房投入、还有一些安全措施投入,但这并不代表云服务器有成本价格优势,云端服务器若想数据安全,还是要购买一些数据安全服务的;

19.签订软件购买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方资质能力,是软件企业总部,还是分子公司,还是代理商;

第二,付款条件及付款方式;

第三,软件方的实施能力;

第四,账号是并发形式还是系统用户形式;

第五,是否提供系统相关接口,免费还是收费;

第六,确定日后实施服务的人工费用标准;

第七,确定年度运维费用的收取形式,是固定费用还是按百分比收取;并确定一个企业认为合理,软件企业同意的百分比金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