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东莞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专题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的三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助力东莞构建“无废城市”,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东莞市碳排放控排企业、科技社团负责人、高校生态环境专业师生等人员通过“线下+线上直播”方式学习,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提升节能低碳环保意识。
此活动由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得到了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莞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讲座中,聚焦“双碳”目标,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蔡国田研究员从“双碳”目标的科学背景、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广东面临的形势分析、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零碳未来与绿色发展战略六个方面,对“双碳”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战略意义及机遇挑战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东莞“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推进思路和建议。蔡国田表示,数字能源是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的重要基础,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的关键。
此次专题讲座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双碳”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科技工作人员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的认识和理解,积极融入东莞绿色经济发展大局,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助推东莞实现“双碳”目标。围绕“能源结构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于文益作了主题报告,着重分析了能源发展总体形势和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等内容。
立足东莞,聚焦“东莞市低碳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曾雪兰教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积极与企业家代表、科研人员互动交流,帮助企业抓住用好“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坚决扛起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东莞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城市综合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今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东莞将继续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围绕“双碳”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动作为,积极为东莞实现“双碳”凝聚智慧、谋求思路对策,并举办系列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碳排放控排企业、科技社团等机构及个人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有了更清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