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调解大格局|把群众“身边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来抓

天花有渗水迹象,是不是楼上的住户造成的?为了这件事,东城街道东泰社区一楼盘两个楼上楼下的住户吵得不可开交。对此,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何吉康组织双方进行多次调解,终于达成了让双方都信服和认可的调解方案,矛盾纠纷得以解决。

“处理这样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年就有400多宗。”调解员何吉康表示,“都涉及群众切实利益,我们要把群众‘身边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来抓。”

近年来,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街道党委和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做老百姓身边的和事佬,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2018年,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2020年度、2021年度东莞市调解工作先进单位。

当事人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调解的是渗水的矛盾 修补的是邻里关系

早前,王先生向东泰社区调委会反映,他发现自家客厅的沙发时有水滴痕迹,打开吊顶层,发现天花有水迹渗水迹象,于是找到楼上邻居黄先生反映问题,黄先生认为自家房子刚刚装修完未满3年,不可能会发生漏水,认为是王先生家中的中央空调的水凝迹象产生的水珠问题。双方各持不同意见。

经物业协调无果后,王先生求助于社区,希望社区调委会能帮其协调解决漏水之困。

接案后,调解员通过实地查看,发现王某家中的中央空调靠近天花板位置有细小的水珠和地面上有滴水的迹象。现场来看,很难通过肉眼判定是漏水原因。

为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调解员邀请双方当事人前往社区调委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

到了调委会后,调解员先以解释《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为入手,劝导双方当事人要理性对待邻里间的漏水问题,平心静气处理纠纷。调解过程中,楼上业主黄先生建议王先生停用空调1个月,或者联系厂商过来检测中央空调是否安装于合适区域;王先生表示,时值夏日,关闭空调1个月不现实,但可以考虑关闭24-48小时以便检测漏水问题。

面对调解僵局,调解员认为找出漏水原因是责任承担、案件化解的关键之处,双方当事人应当相互理解配合,尽快查明原因。

经过反复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方案:先由楼上关掉水源,楼下开启空调24小时;楼上打开水源,楼下关闭空调30小时。经实际演练操作后,发现确实是只要楼上打开水源,就会出现水迹,初步判定为楼上漏水。经过协商,楼上业主黄先生承诺马上着手维修水管漏水问题。

楼上楼下渗水的问题,反映的是邻里关系,折射出的是新型社区治理问题。

东泰社区是东莞城市化转型的新型社区,外来人口倒挂严重,属于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居民认知度不高,邻里感情淡薄。对此,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统筹安排、立足预防、重在化解、健全机制、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创新调解工作新方式,以调解力量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开展调解培训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

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现有人民调解员7人,调委会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社区工作人员和联防队员兼任调解员。社区结合“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法律支撑,促使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同时,着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网格+调解”深度融合,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由网格巡查员负责发现矛盾纠纷,调解员主动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借助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做到及时有效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有效减少纠纷发生。

在日常信息采集、巡查和社区开展的重点工作中,及时排查分析获取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的相关情况,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把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反映群众热点难点的矛盾作为重点,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激化,做到小纠纷不过夜,大纠纷及时处理,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目前,东泰社区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通过结对共建与市第一人民法院东城人民法庭党支部在东泰社区建立全市第一个诉源社区治理示范社区,通过法官和专职调解员驻点社区调解室,帮助社区调解员提高依法调解能力。遇到涉法性强、调解难度大的情况时,可邀请法官和专职调解员直接参与调解,从而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此外,东泰社区在各物业小区设立党建阵地,帮助居民解决“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目前社区已在物业小区建立9个阵地,后续还在向全覆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东泰社区目前正在筹划帮助小区建立党支部,以“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模式成立红色志愿队伍,帮助小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