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访同比降五成!东莞“大数据+闭环管理”有效化解环境难题

2月6日深夜,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异味溯源电子地图突然发出了警报。值班人员立刻查阅环境信访大数据平台,结合预警企业的生产记录和电子地图的风向数据,锁定了一小区上风向正在生产的企业。

排查发现,原来是一五金公司正在生产,其废气治理设施正在运转,但部分废气经几处泄漏点排出,执法人员在附近明显闻到烧焦味,结合已经掌握的信息,执法人员基本确定污染来源企业为该五金公司。执法人员马上现场对其进行详细核查,确定问题清单,督促企业立即整改,同时将信访投诉情况及现场行动情况反馈到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得到了业主们的一致认可。

这宗信访案件的高效办理归功于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试点的重点区域异味溯源整治试点工作。今年以来,该局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大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提高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东莞生态环境系统受理环境信访案件近6600宗,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五成。

试点

借助大数据锁定异味区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东莞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进一步落实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对环境信访调处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形式进行开拓创新,把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环境问题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创新点,借助科技力量,化解群众环境信访,协助企业改进大气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深化助企纾困,共同做好东莞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环境信访科科长熊国柱介绍,试点区域选择在松山湖、大岭山、大朗交界地区。试点采用“信访大数据+环保铁脚板”创新工作模式,力求迅速调处群众反映的异味扰民问题。

为做好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多轮次组织专家座谈论证,最终形成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初步实现“群众投诉信息—风向风速、用电数据研判—确定污染来源方向和初步企业—现场查看—确定污染来源企业—帮扶人员上门帮扶—确定企业大气问题清单—分局督促企业整改—任务结束”的群众环境诉求的闭环处理。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整治帮扶工作

试点启动前,市生态环境局还启动了一轮企业的详细筛查,把重点片区排放废气量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生产情况、环境影响因素、生产原料、异味排放因子进行全要素核查,建立气味管理库,模拟企业产生的异味种类和特征,建立企业气味档案库,以便进行关联气味快速辨析。

试点过程中,依托环境信访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利用用电监控、风向风速监测等智能化监测工具、物联网技术,设定融合分析算法模型,主动感知投诉事件源与范围,圈定重点可疑企业,支撑重点区域内异味溯源场景,实现异味溯源智能化、精准化。

此外,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还赋能执法人员,实时与信访投诉事件处理执法流程联动。通过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减少执法人员值时值守的工作量,实现智能化监管、远程监管。

同时,该试点还设计了预警功能系统,在片区内涉气企业闲置废气治理设施时,系统会发出警报,生态环境部门可及时响应,对相关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实现24小时全天候对企业进行实时监督,有效降低企业闲置治理设施的可能性。

除了做好试点的硬件配置,市生态环境局还通过设立联动工作专班,制定建立快速处置、跨辖区联动监管等配套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软件配置,对于污染来源指向明确的信访案件,由属地分局第一时间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第一时间反馈联动工作专班。并且还组建了夜间执法工作队开展不定期巡查,快速回应群众诉求,提高信访处理效能。

“我们设立了科室、分局、企业代表、环境信访人等四方沟通协商机制,及时通报相关工作进展,听取群众的建议及相关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熊国柱表示,目前,该试点项目在技术上和实用性能上都拥有先进性、前瞻性,并且填补了生态环境系统在投诉溯源智能化方面的应用空白。

创新

末端治理变成全过程改善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群众环保意识加强,加上历史遗留的规划问题,导致“楼企”“楼路”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环境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有效解决该类问题,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大胆创新,转换工作思路,从着重企业的末端治理转向过程控制,效果明显。

“以前在信访工作调处过程中,相关属地分局只能借助片区执法大行动或已有工作经验,对相关工业企业进行撒网式检查,难以锁定问题企业。”熊国柱表示,对此,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建立市、镇两级部门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构建起了“人防+技防”工作模式,构建实时风向和异味预警防线,结合走航车巡航监测、无人机航拍航测等科技手段,快速锁定污染问题企业,为精准开展异味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切实解决区域性异味扰民信访问题。

▲借助大数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全过程改善生态环境

针对信访积案、难案,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建立“一案、一包案领导、一对策”工作机制,制定“市局领导—分局领导—科长”的三级包案工作方案。每月对包案案件进行一次督查,从群众诉求、案件的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环节逐层复查,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确保案件调查全面、事实清楚、处理到位。

“今年,通过领导三级包案制度,列入重点难点信访突出问题91个,大力推动问题案件清理,努力推动东莞信访工作形势持续向好。”熊国柱表示。

在强化社会面监督方面,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组建了专业的“生态先锋”党员环保志愿服务队,聚焦创新服务形式、宣扬环保理念、切实为民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生态先锋”党员环保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向市民发出招募令,让更多的市民加入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通过邀请公众参与环境信访监督,强化全天候对污染企业的社会监督,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在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东莞今年前10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不断提升,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7%,5项大气污染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浓度20微克/立方米,持续达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