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钢板的焊接,到一个零部件的打磨,再到对一个细节的完美雕刻,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本职工作,用热情,传承与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用双手,推动着东莞经济的铿锵前行。
“技能工人”——一个与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紧密相连的“专属名词”,这些年越来越受城市青睐。从几年前的“技能人才之都”,到2022年的“技能人才之都2.0版”,无不凸显东莞对“技能工人”引育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作为“莞邑工匠”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何玉成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认知。

何玉成的认知从何而来?答案是他近30年工匠生涯的亲历与见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茅庐,到成为业内技能工人的天花板级名匠,一路经历,何玉成感受着、记录着、兴奋着。
“政府对技术工人越来越重视,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为了给技能人才成长创造肥沃的土壤,东莞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去年‘2.0版’领军人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可以说是让东莞数百万产业工人有了更高、更远的职业成长道路。”何玉成感慨道。
数载时光,一晃而过。但对于东莞数百万的技能人才而言,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们洞若观火:
先后出台《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等16份政策,早于全国一年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覆盖全面、链条完整、效能凸显的政策体系、工作平台、特色项目、社会氛围,同步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镇街协同联动和社会踊跃参与的工作落实机制;
成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围绕东莞产业需求,开发108个技能培训标准规范,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成为国标,实现零的突破;完成“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59.46万人次,64%集中在制造业,形成松山湖机器人、厚街“家居设计”等镇街产业特色培训品牌……
从顶层设计,到企业自主评定,再到以“领军”之名赋予顶级工匠殊荣,“工匠精神”在莞邑大地蔚然成风,越来越肥沃的“工匠精神”土壤,正在孕育着一座城未来的“工匠”力量。
“这是收获最大的一年”
看到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上公示名单里自己的名字,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气工程师程明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
“虽然只是二类领军人才,但却是我的一个新突破。”其实,从来到东莞起,程明一直都在突破:研发“恒张力收卷控制系统”,一举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封锁;32岁成为东莞史上最年轻的高级电气工程师;成功获批东莞技能大师工作室;进入领军人才公示名单……
“这是收获最大的一年。”程明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实际上,不论是何玉成这样的“老工匠”,还是程明这样的新生代“工匠”代表,他们都在与东莞的城市脉搏共振,随城市的成长而成长,尤其是2022年,更是被他们称之为东莞工匠们的“新纪元”。
2018年8月,东莞实施百万劳动力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并出台“1+10”政策体系;同年11月,出台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记者了解到,东莞工匠们之所以有如此的共识,“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的目标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力争到2025年,全市引进或培养世界技能竞赛冠军至少1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选树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500家,向社会提供1000门培训课程,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城、成长之城、乐业之城和圆梦之城。
至今“技能人才之都”2.0版政策依然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自2018年“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推动164万人次提升技能学历素质,全市技能劳动者增至125万人,占就业人员比例提升11.5个百分点,“技能人才之都”成为在全省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技能提升城市品牌。
全新的2.0版政策是东莞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项工程部署安排、支撑产业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包括1份总政策和技能领军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制”培训等8份子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导激励方面,东莞将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引领带动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主要举措包括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东莞将认定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提供15万-30万元生活补贴、100万-600万元购房补贴、每月2000-5000元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引才奖励,扶持力度全国领先。同时,提供品质公共服务,为高技能人才发放东莞市优才卡,享受入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