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建项目提档加速、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港澳人士进驻交流与日俱增、招商引资动作频频,新年伊始,滨海湾新区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景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把聚焦高质量发展作为强烈共识和重要方法论。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
“滨海湾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全力将新区打造成为东莞开放新窗口、城市新名片、产业新空间、增长新引擎。”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表示。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标杆”
东莞日报:请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谈谈滨海湾新区接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罗斌: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滨海湾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上持续发力,全力将新区打造成为东莞开放新窗口、城市新名片、产业新空间、增长新引擎,打造我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一是全力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础。构建空间、产业、政策、招商“四位一体”支撑体系,整合出6个千亩级别的优质产业空间,梳理细化20个细分产业赛道,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用好用足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入参与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快建设RCEP经贸合作区,加强与港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1+10+30”综合配套改革,打造标志性、引领性、集成式改革品牌。
三是全力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切实转变招商思路、模式,探索招商人才激励机制,聚焦“龙头+专精特新”,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缺失环节及供应链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强化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资本招商,努力招引一批50亿级别以上的行业领军项目。
四是全力推进高品质深度城市化。围绕打造与城市副中心定位功能相匹配的高品质环境,制定实施新区推进深度城市化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代表东莞乃至湾区水平的标志性项目,打造以人为中心的通达、绿色、宜居、韧性、智慧新区。
五是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滨海湾新区全力打造成为东莞开放新窗口、城市新名片、产业新空间、增长新引擎。图为即将投入全面运营的OPPO全球算力中心
突出抓好扩投资、拓空间、强招商、促改革、造环境,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东莞日报: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也作出了工作部署。滨海湾新区制定了怎样的目标计划?抓好今年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在哪?如何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罗斌: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区“第二个五年”的起步之年,谋划好、推进好今年重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滨海湾新区将全面落实“六个统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提振发展信心,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第一,突出扩投资、促消费,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稳增长大局。把握政策“窗口期”,夯实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2023年,新区计划完成重大项目投资约6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亿元。加快推动建设滨海湾外国语学校、人才社区、滨海广场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露营经济、夜市经济、首店经济等,点燃城市“烟火气”。
第二,突出优布局、拓空间,全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因时因势调整优化新区开发边界、管理单元划定。充分发挥区镇协同联动优势,集中力量合力攻坚一批土地整备“硬任务”。积极探索城市更新路径,研究制定“政府主导、国企参与”配套政策,加快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建设。
第三,突出强招商、立新柱,全力做大做强制造业家底。交椅湾聚焦先进制造业,沙角半岛重点发展数字能源、双碳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威远岛重点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锚定产业方向。建立健全“大招商”工作格局,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创新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孵化器招商等模式,吸引优质企业来新区投资。
第四,突出谋平台、促改革,全力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谋划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全力参与争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共建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经济组团,推动港澳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在新区布局。加快省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谋划建设RCEP经贸合作区。深入推进集成式综合改革,打造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人才集聚最多的“四最”新区。
第五,突出造环境、提品质,全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面貌、气质。对标对表国内一流园区平台,全面提高新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水平,打造高品质建设示范标杆与深度城市化样板区。积极推进与周边互联互通,加快启动港澳新城建设,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示范工程。加快“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项目落地,持续优化林分、优美林相,助推“绿美东莞”与“美丽海湾”建设。加快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东莞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高质量建设文体公园三大文化长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VI、文化IP。

全力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掀起新一轮高质量招商引资新热潮
东莞日报:今年是招商大年,滨海湾新区如何按照市委要求,学习先进城市经验,激发招商热潮,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实招和打算?
罗斌:滨海湾新区将以“开跑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学习借鉴深圳、合肥、苏州等城市先进经验,建强招商引资队伍,创新招商引资形式,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切切实实引进一些实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交椅湾板块产业用地布局,打造“两区四基地”6个千亩级优质产业空间,形成“总部+高端制造+研发”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推动“专精特新”产业园、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大学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创新空间供给方式,探索“工业上楼”“联合拿地”“弹性供地”等新模式,提供低成本、高标准、定制化的产业空间。
第二是创新方式模式,拓展招商“朋友圈”。联合已落地企业搭建联合招商中心,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合作;推进与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合作,加大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招引力度;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优质企业机构协会建立招商顾问合作渠道,拓宽招商项目渠道;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搭建驻德国、日本、阿联酋、以色列等境外招商合作渠道。
第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招商“软环境”。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打造一支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引资尖兵。与专业基金公司成立招商基金,筛选优质产业项目投资并引入新区。布局一批科技平台载体,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平台落地。出台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社区等系列招商政策,精准扶持重点产业、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打造新区招商活动IP,争取落户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等行业全球、全国性活动的永久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