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8日香港正式恢复通关,到1月15日广深港高铁、虎门港澳客运码头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狮子洋飞航航线正式恢复运营,东莞与香港之间暂停近3年的直达交通水陆齐齐按下“重启键”,不少在东莞生活工作的香港人陆续返回香港办事、探亲。
回到阔别多时的香港,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几位香港青年有哪些行程和感受?对于未来在莞港两地发展,他们有哪些期待,一起来看看!
周生生:与家人相伴
带动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
在恢复通关后不久,毅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周生生就从东莞回到了香港。一下车他就赶去了父母家探望,陪老人吃了午饭,回家收拾好行李便去接小孩放学。这些看似日常的相处,对于周生生而言却是很久都没有过的体验,“回到家感觉陌生又熟悉。”

去年一整年,周生生在东莞工作没有回过香港,只能通过电话视频和家人沟通。“一个是因为工作忙,二是过关名额非常难抢,再加上防疫的隔离措施,回去一趟很不容易。当时听到恢复通关的消息心里特别高兴,今年回去过春节,再也不用守着网页抢名额了!”周生生笑着说道。

从东莞长安镇出发,经过深圳福田口岸再到香港新界大埔区,周生生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在2020年之前,他几乎每周都回香港一趟。现在恢复通关,他又能重新回到以前的“双城生活”,经常与家人见面相聚。“我们比较重视家庭交流,工作生活有压力有烦心事,和家人见见面、聊聊天,就能感觉到纾解和精神支持。”

通关之后内地与香港的交流更加顺畅便捷,周生生在做好新能源充电桩的业务外,也想更多地参与到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活动中。“这次回来香港和朋友们聚会,也会跟一些青年聊聊他们对于来内地发展的想法,希望能带动更多香港朋友来走走看看。”
黄宏波:发展香港联络部
迎接恢复通关的机遇与挑战
春节前一周,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黄宏波带着七岁的儿子回到了香港,“三年没有回来,爷爷奶奶特别想念孙子,终于可以一起过年了!”

黄宏波落地后先驾车绕着香港岛主城区转了一圈,看一看久违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尽管他们一家已经定居在东莞多年,但在疫情之前,他还是经常会驾车回香港,早已习惯了“双城”工作生活。这也是他当初决定通过搭建平台,助力港澳青年到东莞、到滨海湾发展的重要现实基础。随着恢复通关,黄宏波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基地的业务更多的需要当面交流、实地走访。这次回香港之前,已经有不少香港的社团组织、青年创业者约我见面聊一聊合作、入驻基地的事宜。”黄宏波表示,随着日后全面恢复通关,预计今年来基地开展交流、落地发展的港澳青年人数将翻番,基地在香港的联络部也在加紧推进各项运营工作。

恢复通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都有类似的港澳青年发展平台,我们要如何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港澳青年的青睐,这是需要多方合力推动的事情。”黄宏波期待,滨海湾能加快推动资格互认、专业认证等落地,让更多港澳青年来到东莞大展拳脚。
陈志富:感受香港的变化
加快推动公司业务“走出去”
与其他人不同,东莞鸿文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伙人陈志富早在1月初就回到了香港,办理完个人证件业务后,于春节前一周又回到了东莞。陈志富回忆,当恢复通关的好消息传来时,他惊喜地说,“想到很快会通关,但没想到这么快。”

2015年,陈志富独自一人来到东莞发展,家人基本都还在香港生活工作。阔别三年,回家第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新婚的妹夫,和家人畅聊到夜晚,聊餐饮业经营情况以及和朋友开办公司落户滨海湾的经历见闻。“在滨海湾落户,经营成本低,又有资源对接,去年公司的盈利情况还不错,虽然是跨界制造业,但我父母也很支持我闯一闯。”陈志富说道。

陈志富与朋友(右为陈志富)
期间,陈志富也和同学朋友见面交流,他发现香港这三年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新界直达香港岛的地铁通了、公共交通都换了“新装”、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夜晚大型商圈的人流量没有那么多了,同时也萌芽了许多新业态。
今年春节,陈志富计划把家人接过来东莞过年。他期待在事业上多“走出去”,通过参展参会等方式拓展客户,在香港推广公司的液态硅胶。“希望能有更多的相关青年来到东莞、来到滨海湾,共同把基地的创新创业生态做起来,多一些思维交流碰撞。”陈志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