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固本强“新”

新年伊始,东莞大地洋溢着热气腾腾的发展氛围:企业订单旺、车间生产忙、欢腾迎新春、处处“烟火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也强调,全省上下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

人勤春来早。1月28日,大年初七,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东莞政企学研等各界人士热烈讨论、欢欣鼓舞。

回望2022年,东莞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新冠疫情冲击、电子产业周期性下行等各种挑战,继2021年GDP迈过万亿大关之后,2022年GDP达11200.32亿元,有力稳住了经济大盘。但也要看到,从全国来看,东莞经济总量与其他万亿级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

擎起高质量发展大旗,是东莞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必由之路!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虽然2022年遭遇各种风险挑战,但也让东莞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结构性问题:经济总量虽已突破万亿,但消费电子产业一业独大,新的支柱产业尚在培育,科创能力有待提升,外经外贸形势严峻……

自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已走过35个年头,想要熬过“中年危机”,摆脱城市“中等收入”陷阱,东莞亟须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的战略定位始终如一。东莞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固本强“新”。

固本,就是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

历经40余年积累,东莞已经形成了让其他城市羡慕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由超过20万家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组成的产业“金字塔”,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即便过去几年困难重重,但东莞守住了产业家底,更守住了发展信心!

东莞就像一艘体格巨大的“制造业航母”,闯过惊涛骇浪,志在星辰大海。迎接2023年,东莞市委提出要把工业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开展“保规稳重助企”专项行动,突出“龙头项目+专精特新”加快产业立新柱……集中一切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东莞所看重的不是一时一季的数据升降,而是利在千秋的产业根基。

强“新”,就是要激活新动能、拥抱新开放、强化新支撑。

在东莞的发展历史上,从不曾像今天这样重视科技创新,将之定为城市特色。即便在2022年,东莞科创工作仍然可圈可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研发投入占比排名全省第二,人才吸引力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6。除了科技创新,全新的发展机制、外经外贸、产业空间、金融支撑等也在加速构建。

面向未来,东莞正在“每天绽放新精彩”。探索新机制、推进新开放。东莞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全国外贸强市,如今正以更大魄力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全域改革再出发行动,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培育新产业,激活新动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持续提升能级,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齐头并进;拓展新空间,强化新支撑。东莞拓展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破解掣肘发展的土地、资金等难题。随着“含新量”的日益提升,东莞的产业发展将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蝶变。

工地遍布脚手架、厂区响彻轰鸣声、街头充满烟火气,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东莞有朝气、有盼头、有干劲!

【策划】郭文君

【采写】吴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