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东莞两会丨市政协委员钟秋生:建议加强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管理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很多人对高尿酸已不陌生,尿酸高除了引起痛风,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等疾病。本次两会,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钟秋生带来了《关于在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高尿酸血症患者管理的建议》。

钟秋生介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简称HUA)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血尿酸升高除可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将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mg/dl)定义为HUA。

血尿酸水平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饮食习惯、药物、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HUA患病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近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地区HUA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别,为5.46%~19.30%。HU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HUA一经确诊,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宣教及生活方式干预,需要综合和长期的全程管理。

东莞属沿海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浅海区,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繁育场,有鱼类88种、贝类18种、甲壳类21种,高尿酸血症患者多,特别对劳动力影响较大,未引起社区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足够重视。

钟秋生在两会现场

因此,他建议在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和加强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管理。具体分为患者管理和非药物防治管理两大块。

第一,加强患者管理。患者管理是防治的基础,科学的防治方法是患者在医师的帮助下对疾病及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后,与医师共同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注重长程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患者。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普及相关常识,给予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制定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筛查并预防痛风及并发症;与专科医师合作,多学科共同制定共患病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血尿酸升高的药物;药物治疗须长程控制,血尿酸持续达标,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同时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痛风患者,可告知患者生活中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提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并制定个体化的急性发作时紧急处理方案;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再考虑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已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者急性期无需停药,初始药物降尿酸治疗者应给予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一级亲属中有HUA或痛风患者,久坐、高嘌呤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存在肥胖、代谢异常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级慢性肾脏病等高危人群,可建立定期筛查方案,普及HUA医学知识,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尽早发现并诊治HUA。

第二,加强非药物防治管理。提倡均衡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鼓励患者多使用新鲜蔬菜,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食用)。

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需维持适当的体内水分,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

水果因富含钾元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HUA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酒精摄入可增加HUA患者痛风发作的风险,酒精摄入量与痛风的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HUA患者应当限制酒精摄入,禁饮黄酒、啤酒和白酒。

肥胖增加HUA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HUA患者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规律运动可降低痛风发作次数,减少HUA相关死亡。鼓励HUA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min(30min/dx5d/周)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在(220﹣年龄)x(50%~70%)范围内]的有氧运动。运动中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诱发痛风发作。

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HUA和痛风的发病风险,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HUA常伴随其他系统疾病,如其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合并这些疾病的HUA时应遵循多学科联合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