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专家论证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

近日,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在广州召开,多位省领导专家就《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提出意见建议,高质量推动我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工作。

640.jpg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方健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宇航、张春雷,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杭,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俊华,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二级调研员余建民等出席论证会,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主持。

以更高标准打造岭南水乡标杆品牌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论证会上,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首先围绕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立项背景、建设目标和工作进度作介绍发言,随后专家组就《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问题难点以及实验区建设的申报、组织、保障等不同方面提出意见。

640 (1).jpg
光影魔术手拼图1111.jpg

专家组充分认可和肯定《规划纲要》,认为该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东莞有底气、有实力、有基础,也应当以更高站位、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做好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项目,形成可供广东省,乃至全国借鉴的东莞模式;东莞应当更加重视水乡功能区系统规划,统筹水乡功能区镇街工作,以合力共促水乡文化产业化、项目化发展;要关注到东莞水乡功能区临穗的地理位置,找准优势点,深化跨区域合作;要推出一系列重点特色项目打响东莞水乡文化品牌,以一组文艺作品、一场水乡赛事、一条水乡游径、一套水乡标识、一场水乡论坛等具有水乡特色的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市文广旅体局二级调研员余建民亦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与建议,对标国家、省、市的文化工作部署要求,抓好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逐步形成水乡建设的“东莞经验”,打造岭南水乡的“全国标杆”。

东莞水乡文化优势突出、大有可为

从2021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专门小组对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情况等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发现东莞水乡河网水系发达,岭南民俗文化积淀丰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文化生态资源丰富。

640 (8).jpg

东莞地处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核心区域,东莞水乡则地处“沿海中的沿海”“内湾中的内湾”,项目规划范围内11镇1港,位于广州与东莞交接的中间地带,区内市级以上(含)代表性项目59项,占全市的35.33%,是“龙舟之乡”“花灯之乡”“乞巧文化之乡”“曲艺之乡”“美食之乡”“游泳之乡”,不仅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特色鲜明,且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都具有水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对其加强保护和利用,对于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传承发展岭南文化,推进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改革开放文化研究,都将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

640 (9).jpg

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东莞水乡文化受到各级单位的重点关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东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先后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均认为推动“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大有可为,并向市委作了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批示:“文化和生态是东莞水乡的两大独特优势,必须全力保持好、发挥好。赓续传承好岭南水乡文化,壮大区域文化品牌,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加快推进水乡文化(东莞)生态实验区申报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文化“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迄今广东省已先后成功申报设立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涉及9个地级以上市。

640 (10).jpg

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是东莞水乡镇街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之一。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高度重视,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积极开展东莞文化生态实验区申报工作,2022年馆长作为东莞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建立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提案》,2023年编写《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草案)并进行专家论证。

640 (11).jpg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表示,下来将以成功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目标,深入、科学、系统挖掘东莞水乡人文、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使水乡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整体保护东莞水乡自然环境、文化生态和古建风貌,保持和延续具有东莞水乡特色的水乡文化,弘扬水乡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调动区域文化活力,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发展,延续岭南水乡文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打造“岭南创意水乡”品牌,为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其它地区水乡发展提供示范引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