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客登旗岭高怀阔,潮涌东江浩气长。如今放眼东莞东城,美丽的田园风光渲染大地,一幅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即日起,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另眼乡看·东城乡村振兴巡礼”系列报道,结合东城街道的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温塘社区位于东莞东城街道以东7公里处,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个始建于唐末宋初的古村,从千年前的农耕社会向着现代文明迤逦而来,如今正以“美丽圩镇”“特色精品示范村”等工程建设,铺开新时代历久弥新的青葱画卷,再度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发挥主体作用 推进“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
自2020年底以来,温塘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对照省、市行动方案,按照“美丽圩镇”标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居委会主体作用,朝着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的目标,围绕“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社区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和“村庄建设规划、提升村容貌、提升乡风文明、产业特色发展、强化基层治理”五项重点工作,推动美丽圩镇和东城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为此,温塘社区成立了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工作小组,提出创建“十个一”工程,即创制一张建设规划蓝图、打造一批乡村景观小品、改造一批建筑景观、建设和完善一批环卫设施、完善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文化设施、打造一组人文元素、制作一批反映社区历史人文背景的标识、打造一片田园风光、修订实施一套村规民约。
为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温塘社区加大力度宣传“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号召群众自觉投身到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创建整顿力度,全面开展卫生大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改变“脏、乱、差”现象。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社区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同时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了村规民约当中,通过宣传与居民自履责任来巩固整治成果。
2021年4月起,《东莞市东城街道温塘社区“特色精品村”建设规划》出炉,以“乡村景观提升、建筑景观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该社区按“一村一策”保留特色,通过微改造、小提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完善村庄建设规划,结合社区自身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科学编制温塘社区乡村建设规划,指明突出推进社区康体休闲、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农业四大块建设规划。截至目前,市政府与东城街道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

环境升级 宜居宜游 深度链接社区人文
空间格局优化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在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社区坣头路等道路实现升级改造,街道整洁卫生;街头绿化美化升级,乡村振兴标志牌形象统一;新增健身碧道与优化运动场馆,有关红色、农业等主题公园和文化场所不断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观赏性、乡土性、文化性、生态性元素的街头景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为弘扬醒狮、曲艺、龙舟等优秀传统本土文化及新时代文明风尚注入新动能。

▲目前,温塘社区有配备灯光篮球场10个、休闲公园4个,人工景观湖2个,达8万平方米。

温塘社区还拥有市区规模最大的2500亩连片农田,借此优势,该社区积极推进上下埔农业园重点民生工程,将其打造成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依托社区内宗祠、名人故居等古迹资源,温塘社区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服务设施,着重打造红色旅游文化,打响社区红色旅游品牌。推进袁振英故居和温塘社区革命纪念亭项目建设、升级打造社区红色教育公园……系列举措盘活了曾被时光遗忘的古迹资源,使其不但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地方,更是开展党建活动和爱国教育的好据点。

社区环境在改变,舒适宜居的环境得到了居民的肯定。东城街道温塘社区居民陈阿姨表示,现在温塘的居住环境改变了很多,在这里生活更加安乐。居民丁女士则表示,这几年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这几年温塘社区变得越来越好,村民的参与感很强,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接下来,温塘社区将加大力度,夯实长效化工作机制,巩固精品特色示范村创建成果,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主旋律,以建设生态宜居、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新时代社区为目标,继续推进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及祠堂后山公园的升级改造,着力加强道路交通及停车位等公共基础配套建设,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温塘社区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
在这片历史底蕴浓厚的土地上,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打造宜居宜业家园,温塘正步履不停,未来可期。
(记者 尹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