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发展,虎门今年准备这么干

“以‘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的精气神和执行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破题攻坚,扎实推进虎门高质量发展。”这句话写进了虎门政府工作报告。

兔年开局,虎门立足“产业立镇”,高质量发展,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定下了力争实现GDP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2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更好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城市品质短板弱项加快补齐,民生服务保障再上新水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目标。

2月27日,虎门镇召开虎门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虎门镇镇长吴庆球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虎门要立足现有优势,抢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抓紧打造“三区两带一核”,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产城新格局,争创发展新优势,推动空间腾拓、新旧动能转换、产城格局构建、城市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增进等重点工作走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

坚持产业立镇,全力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坚定不移打造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包括虎门高铁站TOD核心区、大湾区国际时尚谷、大湾区衣流时尚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

另外,坚定不移推动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策划沿太平水道、长堤路一侧,包括以“虎门销烟国家历史遗址纪念公园”为核心的近4平方公里5A级景区项目;近1平方公里的太平旧街民国风情城市更新项目;近1平方公里的疍家风情渔港微改造项目等。着力构建以观光、生态、休闲、度假、主题研学等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架构,展现中国由觉醒、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擦亮“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虎门销烟”的城市名片。

坚定不移打造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今年上半年要推动虎门南栅片区约3000亩的“工改工”项目完成规划编制,年内强力推动近200亩的首开区,并率先启动第一个近千亩连片产业用地,全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坚持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虎门要全力腾拓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完善土地统筹机制,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另外,虎门把招商工作放在更突出位置。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出台三旧改造项目招商方案,在三旧改造中留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征为国有,招引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三旧改造项目。由政府牵头,启动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虎门产业母基金,支持虎门本土优质企业、新引进落户虎门的优质企业、虎门范围内的“工改工”项目等,为虎门招商引资提供资金支撑。力争完成内资协议投资近150亿元,内资实际投资超75亿元。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力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突破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00家、新增瞪羚企业4家、市级百强创新型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谋划建设一批工业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建立创新平台,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提升至45%。

镇级财政科技投入经费不低于6800万元,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全力塑造城市新面貌

动工新建虎百东路、捷东路等6条道路,升级改造新港南路、新泰路等10条镇内道路,虎门大道东(县道X241段)必须年内建成通车。推动人民北路等一批断头路动工建设,启动连升北路(布料市场段)下穿轮渡路通道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新一批“魅力虎门•绣丽家园”三个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开展小城镇品质提升建设,推动虎门全域达标小城镇建设“十个一”要求,推动全部社区100%达到“示范圩镇标准”。推进“绿美虎门”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1亩。

提升城市软实力

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加强“虎门销烟IP”挖掘利用,将“虎门销烟”城市形象主动融入国家、省、市的外宣大局,让“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传播口号在海内外更加响亮。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打造一体化的“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擦亮“相约木棉树下”宣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意识形态阵地。推进虎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提升虎门公园环境,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东引运河碧道提升工程文化景观风貌带,打造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