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电子信息行业”专场会议在东莞举行,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
会议上,东莞提出要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工作,把服务型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打造一个制造与服务融通、创新发展的产业链样板,为全国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方式新路径提供更多经验做法。
东莞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如何建设服务型制造生态?对于以中小企业居多的东莞而言,又该如何抢抓机遇,走上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之路?本报特邀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知名财经评论家谭浩俊、金融观察评论家莫开伟一起探讨。

服务型制造推动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性跃升
记者: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结合当下制造业发展情况,发展服务型制造为什么如此重要?
丁力:在工业体系日渐完备、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制造业发展不再仅仅是以产品提供为导向,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中服务。可以说服务型制造是数字智能新时代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无论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在新兴产业培育成长的过程中,服务型制造已经初步展示出巨大效能。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服务型制造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性跃升的关键环节。
谭浩俊:从产业经济领域的“微笑曲线”来看,服务处于价值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却处于低端。现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要从原来单纯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企业拓宽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在我看来,定制化服务是服务型制造的核心内容,定制化服务有着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定制化服务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低。
莫开伟:就终端市场而言,定制化服务型制造主要是面向中高端消费人群或组织。制造业企业可以借此提高市场信息的灵敏度、对客户消费的把握度,准确对市场进行细分,制订定制化服务的发展策略与努力方向,从而真正明确企业自身产品特色及目标市场,进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定制化服务的市场定位,充分展现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打造区域品牌,信息共享服务推动企业发展
记者:东莞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负担起转型的成本导致企业发展无法跃上新台阶,该如何针对中小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丁力:东莞中小企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有数量庞大、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等特点。东莞制造企业需要形成清晰的认知,在生产和消费环节都赋予产品或者服务以品牌理念,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标准体系、支撑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提升服务效能。同时,促进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需要品牌效应的带动,包括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东莞应加快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实现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共赢。可以通过区域品牌建设,形成市场大数据,然后让中小企业一起共享,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内部的分工合作,通过区域品牌效应,加速定制化服务发展。
谭浩俊: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技术支撑的服务型制造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中小企业居多的东莞而言,需要借助数字经济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要让数字经济发挥出最大效用,形成产业的信息共享,将一个个信息孤岛完全打通,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为服务型制造行业服务。
莫开伟:当前,东莞中小企业的劣势是资源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我认为东莞制造业应树立整体经营战略意识,加强企业联合与重组,形成竞争优势,打破东莞中小制造业“各自为战”的固有格局。东莞可以建立企业联合重组机制,给企业联合重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让中小企业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造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推进整个行业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作为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从大批量普通型制造向高质量服务型制造的方向转化。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服务型制造联盟
记者:服务型制造广泛出现在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东莞在电子信息、服装等诸多领域具有产业集聚发展的效应,拥有良好的基础和产业生态。政府如何抢抓机遇,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丁力:当今产业发展趋势是产业融合,对于发展服务型制造而言,东莞要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把存在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壁垒和政策差异消除,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两个产业有效有机地融合。同时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服务型制造的支持能力,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加速开发信息化软件系统、工业大数据,实现跨界联合,在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订单分配、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实现开放共享。
东莞要加强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制造业的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是对原有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构,推动服务型制造转型就要帮助企业在新的产业链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东莞要围绕制造业服务需求,建立服务公共平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协同和规范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生产。
谭浩俊:推进服务型制造,可以建立当地的服务型制造联盟,凝聚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进行尝试与探索,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和经验复制推广。东莞要不断提高对服务型制造的重视程度,用足政策引导,凝聚多元合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向前更进一步。在电子信息、服装等领域发挥出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力争使东莞成为服务型制造标杆城市。
莫开伟: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共享制造平台的建设,为企业之间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个人认为,地方政府可从构建地区品牌或城市品牌入手,建立城市化或城镇化品牌形象,将城市品牌与服务型制造企业相互融合,将城市品牌的元素融入产品和服务之中。共享制造平台应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城市品牌建设,全方位地构建城市品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