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沥医院,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科室,里面的患者都是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儿。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更是照顾新生儿吃喝拉撒的“临时父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上,有一位特殊的护士,他就是横沥医院新生儿科的主管护师黄波。
黄波是一名“男丁格尔”,更是病房里的“临时爸爸”。他用精湛的护理、优良的服务、辛勤的付出,守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为万千家庭送去幸福美满。

选择护理无怨无悔
2007年6月,黄波参加高考,并听从亲戚的建议,报考了护理专业。到学校就读后,黄波发现近一百人的班级里,男生只有六名。“刚开始很不适应,觉得有点尴尬,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努力坚持下去。”抱着这样的想法,黄波开始认真学习各种护理知识,并渐渐对护理专业有了兴趣。
回想当时报读护理专业的情景,黄波笑着说:“高考时亲戚说护理事业发展前景好,就报考了,现在想想真的没有错,我越来越热爱这份事业。”
但是刚实习的黄波也有受到打击的时候。在实习期间,他跟带班老师一起值夜班,在独自巡房的时候,发现一位病患突然心律下降。此时的黄波过于紧张,急忙跑去找带班老师。事后,带班老师就此事跟黄波说:“做护士除了细心,还有遇事要淡定。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你首先要采取救治措施,而不是呼救。如果耽误了一分钟,病人有可能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经过此事后,黄波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救治病人必须和时间赛跑、和‘病魔’抢人,早一分钟救治,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如今,遇到同样的事情,黄波第一时间按响床头铃,立马开始对病人进行救治,已有数不清的病人在黄波的手中抢救过来,获得生的希望。
“每当看到患者的时候,更会感觉自己工作的神圣与伟大,就会更加谨小慎微,毕竟我的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康复与安危。做事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黄波说。

患儿的“临时爸爸”
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横沥医院新生儿科的宁静,黄波立刻从办公桌旁站了起来,匆匆往病房里走去。冲奶、拍背、喂奶、观察、查看心电监护仪……经过一阵忙碌过后,小小的新生儿吃饱喝足后再次入睡了。黄波确定新生儿一切正常后,回到办公桌前继续查看病历。
众所周知,为防止交叉感染,新生儿科不允许患儿家属陪护。正因如此,新生儿科医务人员便有了白衣天使和“临时父母”的双重身份,为新生儿喂药治疗、打针输液,同时又化身为新生儿的“爸爸妈妈”,为新生儿洗澡、换尿片、喂奶等。黄波表示,在新生儿科最难的是新生儿不会说话,他们对疼痛和舒服都不会表达,因此要靠专业知识和经验,细致地查看新生儿的情况,及时做好护理工作。
“来,小宝,今天回家啦!祝你今后健康成长!”黄波一边说着,一边从保温箱里斜抱起一名出生33周的早产儿,小心翼翼地交给邓女士。小宝刚出生时,只有2公斤重,像只皱巴巴的小猴子,经过黄波与其他护士的精心护理,脸色逐渐红润起来,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
邓女士说:“作为新手父母,有很多不懂的育儿知识,波仔(黄波)总是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宝宝住院期间,他经常和我们沟通,告知宝宝的健康情况,真的很感谢他!”
12年来,黄波怀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崇敬,夜以继日地为重症新生儿、早产儿保驾护航。看到一个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他觉得无数个日夜没有白熬:“很开心宝宝被接走,这说明我们的护理到位了,责任也尽到了。”

用心用情服务患儿
然而,作为一名男护士,且在新生儿科工作,黄波也受到过患儿家属的怀疑:一个大男人粗手粗脚的,能照顾好细皮嫩肉的宝宝吗?
面对好奇甚至质疑的目光,黄波总是一笑而过。他认为很多事情多说无用,最重要的是行动。他直言,虽然男护士很少,但其实工作内容无差别。在医护人员眼中,病患没有性别之分,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有一次,新生儿科收治一对双胞胎早产儿。当双胞胎的父母看到孩子护理人员是黄波后,对黄波也是抱着好奇甚至略带质疑的目光。在双胞胎住院的一个月里,双胞胎的父母对黄波的看法改变了,说黄波不是双胞胎的父母但胜似父母,对黄波等护理人员表示感谢。
“患者家属对我们表示感谢,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我们将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黄波说。
学无止境,勤则可达。黄波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2018年,他顺利通过主管护师职称考试;他还将于今年7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修3个月,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