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以为是肠胃炎,拖了一个半月,她被查出直肠癌

很多人对便血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得痔疮了”,由于直肠癌症状与痔疮非常相似,有的人以为便血就是痔疮,结果一查是直肠癌。

东莞的刘阿姨今年60岁,一个半月前莫名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吃饭后症状明显,且便血。

到家附近卫生站就诊,医生以为是肠胃炎,给她开了“奥美拉唑”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

5月4日,她来到谢岗医院就诊,门诊专科医师接诊,结合患者是老年女性,有腹部胀痛、便血症状,医生认为患消化道溃疡、肿瘤的风险高,需要住院治疗。随后,她同意住院,并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

果然查出了问题。电子肠镜显示,刘阿姨有结肠多发性息肉。内镜下切除后送病理检验,结果为直肠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黏膜下层。

术后,医生予以禁食、补液、止血、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刘阿姨没再出现黑便及脓血便,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转到普外科进一步治疗。

【如何辨别痔疮和直肠癌?】

1、便血的鉴别:肠癌的便血颜色一般是暗红色,属于坏死的出血,颜色也是比较污浊的。痔疮和肛裂的话,便血颜色一般是比较偏向鲜红色的,肛裂便血一般都是伴有肛门痛甚至是肛门剧痛。

2、腹部的症状:直肠癌一般都是下坠痛,而痔疮一般下坠痛不明显。

3、大便的改变:直肠癌一般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下坠,大便形状变细,甚至大便困难,而痔疮一般没有这些改变。

4、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目前诊断直肠病变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直肠内8到9厘米的范围,可以简单鉴别直肠癌和痔疮,如果直肠指检检查出可疑的地方,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就是做肠镜。而肠镜,是一种内窥镜,可以直观地对整段直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是发现肠道疾病最不可替代的“金标准”,很靠谱的检查!

▲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

【建议以下人群应该定期做肠镜检查】

1、40岁以上、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患有肠癌的人群,平均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2、普通人做一次肠镜检查后,未发现肠息肉,可以5-10年后再做一次肠镜;已经发现肠息肉并及时切除了,一般建议半年后再做一次复查。

【预防肠癌,请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2、饮食预防。食物中纤维太少,也会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适当的多吃粗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是可以预防大肠癌的;

3、增加运动。现代人的普遍运动减少,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概率。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减少二分之一的肠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4、重视身体的求救信号。当人体出现腹部包块,痛、胀、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呈血便或血便时,就应该到医院就诊;

5、做好健康体检。当人体出现腹部包块,痛、胀、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呈血便或血便时,就应该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