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2023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发布,来自全省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高校、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等单位的20位科研人员入选。其中,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晔,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天骄(按姓氏笔画排序)获此殊荣,受到大会表彰并颁发证书。

生物医用材料构建方式的创新者
张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
她立足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科研实践涉及并交叉合成化学、材料学、软物质物理、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物理等多学科。
基于力学生物学信号转导机制的精准功能化生物医用材料设计与应用开发,创新生物医用材料的构建方式等是其研究工作的特色,在相关领域研究中独树一帜。
在日本私立大学担任副教授期间,她带领课题组从事生物仿生材料的研发,首创以脂筏为靶点的分子自组装纳米抗癌技术,以及靶向细胞微管阵列的分子组装应用于化疗的纳米技术,实现了分子级别的功能化修饰,成功提高了生物医用材料的靶向精准度。
归国加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后,她带领团队大幅度提高了生物医用材料对生物过程调控的精准性。

十年磨一剑 铸国之重器
梁天骄,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十余年来,他和团队潜心钻研,实现了我国高功率靶站多项零的突破。他负责CSNS靶站、谱仪的开放运行,实现靶站高效高质量运行,组织谱仪开展中子散射多学科应用研究,取得大批重要用户研究成果,为一批国家战略需求方向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解决提供关键平台与技术支撑。
他担任CSNS合作谱仪工程项目部经理,负责八台合作谱仪建设,目前已完成六台谱仪建设,正在带束调试、试运行和运行中,大幅扩展CSNS研究领域;他组织推进CSNS二期工程的谱仪规划与设计、靶站方案设计,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评审;他负责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BNCT)治疗端研发,成功研制我国首台BNCT实验装置,实现我国在癌症治疗高端医疗设备整机技术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他注重对青年职工和学生的培养,在CSNS建设和开放运行中,靶站谱仪年轻团队在他和同事们指导下,逐步成长为一支专业技术能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

据悉,2023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由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省国防科工办6部门共同主办,旨在深入挖掘一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此次遴选的“最美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与科普一线,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医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具有广泛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省委1+1+9工作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学科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领域,为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制约、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国防科技及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福祉,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荣跃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王家跃 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地质勘查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王震宇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卢传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
刘同旭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尹雄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肖治宇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张宪民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张桂红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
张 晔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
陈晓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邵龙泉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罗 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郑怀平 汕头大学理学院教授
施世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袁浩然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梁天骄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蒋荣彪 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畜牧师
喻连香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