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开展建设“无废城市”科普活动,一“碳”究竟,垃圾如何变绿电?

你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到了哪里?如何提升垃圾利用率,把垃圾变为绿电?

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分局围绕“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主题,联合东莞市科伟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生态环境发展促进会、东莞理工学院多个部门开展一场走进垃圾焚烧厂,带你一“碳”究竟,垃圾如何变绿电的“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垃圾焚烧厂,了解生活垃圾的整个处理工艺及过程,让公众了解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近百名学子参加了活动,收获满满。

第一站:参观厂区科普展厅,获得初步认知

来自松山湖的百名学子走进了横沥环保热电厂科普展厅,方老师介绍,该企业占地面积约180亩,是国内最早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之一,主要采用焚烧的方式来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当前公司配备9台600吨的焚烧炉、7台共116MW的汽轮发电机组和配套的烟气净化、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全厂实现一体化管理。公司处理横沥、东坑、常平、茶山、大朗、凤岗、企石、谢岗、清溪、黄江、石排、石龙、石碣、桥头、寮步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等周边16个镇区的城市生活垃圾。

1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后,缩减成炉渣约0.2吨、飞灰约0.02吨,发电约450度,炉渣进行综合利用做成环保砖。按照日处理生活垃圾5400吨,一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200万吨,年发电量约8亿千瓦时。通过科普展厅的参观,学子们继续前往生产车间,一睹垃圾处理全过程。

第二站:走进垃圾处理车间,震撼大脑

为让学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处理工艺,由横沥环保热电厂方老师和杨老师带队走进垃圾处理车间。学子们看见一辆辆全密封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到密闭车间后,缓缓将垃圾倒入到储存坑,在高处的工作人员操纵行走抓斗装置,间歇式将生活垃圾翻转移动。生活垃圾就在这里堆放5天左右,再进入到焚烧锅炉。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堆放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后可达到工业用水二级标准,将会回用作为锅炉的冷却水等。而生活垃圾在经过1000摄氏度锅炉焚烧后,产生的烟气会经过布袋进行除尘等。

第三站:走进中控室,了解热电联厂中央控制流程

如何控制整个垃圾焚烧过程?带着疑问,方老师带着学子们进入到热电联厂的中控室。在这里可以看到垃圾焚烧的各个环节。从垃圾进厂的调度,到锅炉焚烧温度的控制,再到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实时监控,都在中控室得到有效的监控。学子们都惊叹于智能操作高效性。

第四站:走进小讲堂,做好日常小行动

在参观完垃圾焚烧过程后,东莞理工学院李翠丹老师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同学们回顾整个参观的过程,现场气氛高涨,学子们热情不减。随后,李老师从垃圾减量等角度引导学子们做好日常小行动,为绿美松山湖“无废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小课堂”沉浸式学习,生活垃圾变绿电的过程入心入脑。学子们表示将会与亲朋好友分享今天所见所闻,所学所得,同时号召身边人一起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保护生态,为“无废东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