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意见》),政策围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8个方面,提出31条政策举措。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套出台《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简称《若干措施》),围绕5个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长期以来,东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创新成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东莞民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152.67万户,占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96.4%,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占比稳定在五成以上。如何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如何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本期东莞日报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朱名宏、知名财经评论家谭浩俊共同探讨民营企业发展之路。
破解民营企业发展困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记者:如何看待此次国家出台文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何背景和意义?
陈及: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此次政策出台是对民营经济支持的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聚焦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稳定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长期困扰,从政策设计上为民营企业开拓发展空间。这些政策举措内容丰富,既有政策创新点,又着力于推进政策实施落地,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朱名宏: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三年疫情给民营企业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不少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当前,稳定民企信心和预期变得尤为重要。此次支持民营经济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很多内容都极具针对性,这必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谭浩俊:《实施意见》是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发展最全、最实、最具有针对性和创新力的一个政策。这个政策从环境的建设、法制的保障、政策的赋能,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这31条政策措施,可以说涵盖了目前的各个方面,包括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次都给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也给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给予了明确的政策解释和说明。
政策在支持民企发展上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政策,比如说对民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债券,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等。政策出台之后,各个地方严格落实,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对民营企业家信心的提升、发展积极性的提高,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化民企发展环境,融资难、创新不足亟待解决
记者:结合东莞实际情况,您觉得当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挑战?
陈及:在我看来,有相当一部分东莞的民营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创新不足,受传统观念和经营环境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不愿意主动在创新方面花费太多的资金、时间、精力,或者不具备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条件,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缺乏专业的人才,人才队伍供求矛盾突出,企业内部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影响企业发展。最后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长期问题,民营企业在融资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融资成本过高、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束缚了民营企业发展。
朱名宏:当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是观念与认识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管理理念较为传统和落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导致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其次是融资问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予民营企业贷款的机会较少,降低了民营企业投资增长的速度,不利于满足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最后,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小作坊式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也较难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提升和质的转变。
谭浩俊:东莞的民营企业规模和体量较小,分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作出示范效应。产业结构也较为单一,以电子信息、玩具、鞋帽等加工贸易为主,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势。其次,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足,部分企业仍处于低端制造业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数字技术的人才、基础设施、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
创新政策和金融工具,探索民企转型升级有效路径
记者:东莞该如何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成长,稳固壮大民营经济?
陈及:对东莞来说,要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优化营商环境,把支持民企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大更快。围绕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要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促进民营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策源地,推动更多民营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对企业自身来说,要夯实自身发展的基础,在管理上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形成具有优势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机制灵活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企业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朱名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彻底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体制与制度设计,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发展各类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良性发展提供足够养分。其次,在企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创新能力强、带动就业能力强、抵御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在土地、政策、资金等资源供给方面,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
谭浩俊:东莞要大力推动开展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大胆创新,探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和方式,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构建民营企业创新生态链,健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改善投资环境;要积极发挥金融的造血功能,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改善金融服务环境;要深化市场改革,放宽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空间,推动市场机制的完善;强化技术创新服务,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人力资源服务,针对民营企业提供面向企业的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