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4个中国人就有1人患这病,你是高危人群吗?

“走路、爬楼会气喘吗?”

“岁数到这儿了,哪儿有不喘的?”

“抽烟吗?咳嗽、咳痰吗?”

“抽啊,谁抽烟不咳嗽咳痰啊,有什么奇怪的。”

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不少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其实这可能是得了“慢阻肺”。

东莞疾控提醒,你也许没听说过“慢阻肺”,但这个病一点都不少见!2018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我国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的首项成果,揭示了我国慢阻肺病的流行概况,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病患者人数约1亿!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数据,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为20.51%,即该人群中每5人里有1人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

64%的公众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今天,东莞疾控进行详细的介绍。

慢阻肺到底是啥?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疾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咳、痰和喘,原因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常与显著暴露于毒性颗粒和气体相关。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慢阻肺的常见表现类型。

慢阻肺存在“三高”和“三低”的特点。

“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得了慢阻肺会怎样?

1.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在重体力活动的时候会出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包括不能上楼、爬山等等。

2.慢性咳嗽

通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可能间歇出现,早晨加重,以后可整日咳嗽,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也有少数患者有明显呼吸困难但无咳嗽症状。

3.咳痰

咳嗽后通常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4.喘息和胸闷

这不是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有明显的喘息,可有广泛的哮鸣音。

5.合并症

慢阻肺可以合并多种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癌、骨质疏松、焦虑抑郁等,一旦合并其他疾病,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慢阻肺?

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 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有70%的患者都属于这种情形 。所以早期发现相当重要。

常规体检是查不出慢阻肺的,肺部CT和胸片不能诊断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什么人要去测肺功能?

建议40岁及以上的人群和具有以下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肺功能筛查。

东莞疾控提醒,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大咯血、癫痫发作、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主动脉瘤、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均不宜进行肺功能检查。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可咨询医生,经过专业评估指导后再进行检查。

如何治疗?

1.戒烟

对于慢阻肺患者,戒烟(包括避免二手烟)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开始戒烟,都有利于防止病情发展。

2.坚持规范性的药物治疗

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吸入药物治疗。这里要啰嗦几句,慢阻肺治疗的时候要一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治疗不规范,咳嗽咳痰会越来越严重,走路会越来越累,也更容易急性加重,甚至死亡率也会增加。

3.提高免疫力

加强营养,康复训练,适度锻炼,定期接种疫苗。

4.适度呼吸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慢阻肺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如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等。

5.家庭氧疗

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在家中接受低流量吸氧或在家佩戴无创呼吸机等设备,改善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6.定期复查肺功能,定期随访

目前,我市19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组织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培训”,具备“肺功能检查”的能力,包括:南城街道、寮步镇、东坑镇、横沥镇、厚街镇、中堂镇、沙田镇、樟木头镇、石龙镇、长安镇、凤岗镇、黄江镇、企石镇、桥头镇、清溪镇、茶山镇、大朗镇、东城街道、松山湖,其余14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在年内完成培训,让居民在身边的社卫中心就能享有更丰富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