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90后养老护理员:当我们直面衰老,仍看到尊严闪耀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浪潮下,养老行业被看作是朝阳行业。

根据2023年初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与之对应的,是养老行业高达2000多万的专业护理员的缺口。

一边是用工缺口巨大,一边是留不住人。

在朝阳升起之前,置身浪潮中的一线养老护理员们还在苦熬寒夜。

养老护理员是个新兴职业,在这个名称广为人知之前,他们一般被称作护工、阿姨。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有人中途出走,有人继续坚持。

人类衰老不可避免,养老护理员,比其他人更能看到人类因此不堪的一面。

年轻的养老护理员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他们的加入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我们未来需要养老时,会如何被对待。 

机构养老护理员:

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92岁的张老太太又一次尿在了裤子里。她摇响了轮椅上的铃铛,呼叫养老护理员。

25岁的林海胜走上前来,见到是他,张老太表现得很抗拒,连忙说换个阿姨过来,“别弄脏了你。”

林海胜是东莞康怡护理院的一名养老护理员,今年是他成为养老护理员的第三年,像这样的一幕发生了太多次。

给老人擦拭身子、换尿布、穿衣服、协助大小便等,这些是养老护理员的日常工作。但是在老人们的眼里,阿姨做很正常,他来做就不正常。他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大小伙子该做的。

林海胜知道,实质上是自尊心在作祟。拉屎拉尿在身上,对谁来说都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如果是一名40、50岁的阿姨来,他们会觉得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来者是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一股强烈的羞耻感瞬间涌上心头。

但对林海胜来说,这种事早已稀松平常。当遇到老人无法正常排便时,甚至要戴上手套,用手把大便抠出来。

“你会有不适吗?”记者问道。

“我是做这份工作的,这件事就是我应该做的,再难也要做。”林海胜说,他第一次做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地抗拒。而比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更难的是,帮助老人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当老人见到自己衰老到连排泄都需要别人帮忙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羞耻感,很容易做出抵抗。很多次,他们几个护理员要把老人按住,才能把手伸进去把大便抠出来。

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很多老人性情会发生变化。变得不那么自信,有事的话常常把护理员叫到身边来,小声交流;与他人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少,等等。

有一次他刚给一位李姓老人洗完澡穿上衣服,结果他就大便失禁拉在裤子里。老人满脸羞愧,连声说对不起。自那以后,他经常会刻意躲着林海胜,“就像是我们犯错,怕遇到班主任一样。”

所以,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绝不是简单的生活照料,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洞察老人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及时干预、调节。

林海胜察觉到了这位老人的变化,了解到他年轻时当过兵,就经常在聊天中引导他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通过赞美让他感受到尊重,帮助他重拾信心。“但是,”林海胜坦言,“我们没办法对每个老人的心理状况都无微不至地照顾到,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仍然是缺少的。”

居家养老护理员:

不只是生活照料,还有精神陪伴

机构养老更适合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失能程度比较高、子女没空照料的老人,稍微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是大多数,他们往往会选择居家养老。

26岁的陈育宜是大岭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养老护理员,该中心是在大岭山镇公共服务办的指导下,由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承接运营的。

2021年12月大岭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陈育宜是入职的第一批养老护理员,并一直留到现在。

马蹄岗村的一名独居老人黎婆婆令她印象深刻。黎婆婆今年80多岁,未曾结婚,至今独身一人在家。村里为她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按照标准,她可以免费享受养老护理员的上门服务和居家配餐,但她却对此十分抗拒。

“她是个很要强的人,一直说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了走进黎婆婆家中,取得她的信任,陈育宜花了不少心思。

陈育宜每次都带着血压测量仪上门,哪怕是再强硬的老人,对自己的健康也是非常上心,就这样陈育宜慢慢地和她搭上了话。但这时候在老人眼里,陈育宜就是个“量血压的”。

有次陈育宜走进黎婆婆的房间,看到被子已经乌黑发烂,便要给她申请换一床新被子。“她反复说不需要,自己用着这样的被子就很好了。”陈育宜软磨硬泡,总算说服了她,通过向镇公共服务办申请,给她换了一床新被子。

陈育宜目前服务着18名老人,都是7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她每天走进至少4户老人家里,做日常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大岭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卢国军介绍,他们对于养老护理员的招聘要求,需要能吃苦,有爱心。目前,中心的养老护理员以40岁以上的本地女性为主,陈育宜是最年轻的养老护理员。

他们经常需要骑着电动车在村里到处跑,忙完这一家就立马赶去下一家。陈育宜说,她不觉得这份工作有多辛苦,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的生活经历,让她对老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时候陈育宜去到老人家里,要做的事情并不多,“我要给他打扫卫生的时候他还会拦着我不让我干,就拉着我的手和我聊天。”独居的老人,有很强烈的精神慰藉的需求,他们大多有子女、亲戚或者左邻右舍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长期的独居生活,让他们很渴望与其他人交往。

养老行业如何留住年轻人?

提升服务水平,让社会认可服务价值

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员是有优势的,目前养老护理员的主要从业者是40、50岁左右的阿姨,他们大多不具备专业资质,严格上属于护工。

中年人从事养老护理员,大多是为了一份工作,年轻人如果不是科班出身,一般都不会想到去做养老护理员。近年来,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家政类专业以及健康护理类专业,为行业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养老护理员。

东莞市康怡护理院院长陈伟东介绍说,林海胜等年轻人的到来,给机构增添了许多活力和生气。林海胜说,他现在就是机构的“活宝”,每到做游戏,办活动,他总是最活跃的那个,“如果没人带节奏的话,就算把他们聚在一起也是很沉闷的。要想让大家玩起来,你一定要比他们都要High。”

但是这个行业却很难留得住年轻人。

林海胜毕业于东莞市技师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陈育宜毕业于广州某学校中医康复类专业,都属于科班出身,但身边同学大多已不再从事这一行业。

今年8月,东莞市人社局发布了《东莞市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3)》,养老护理员等97个职业入选。今年1月,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养老护理员入选。

从东莞到全国,这个职业都是紧缺的。但为何这个行业却留不住人?收入低、工作累、社会地位低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东莞养老护理员的月收入一般在4000-5000元之间,持有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按照职业等级,能再高出一些,基本上是在6000元以内。

但这份工作也并非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能帮到家人。陈育宜坦言,这份工作虽然钱少,但是好在离家近,平时忙完工作还可以回家照顾公婆和孩子,比较适合她。陈育宜接下来也打算努力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收入都提上去。

林海胜也说,掌握养老的技能,迟早用得上,当自己家人需要的时候,自己可以用专业的服务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陈伟东认为,养老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对于那些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吃香的。”

林海胜在今年初开始担任机构的护理员主管,属于中层干部。对于自己目前的薪资,他还是比较满意的,“每月大概在7000元以上。”他曾先后获得2021年南粤家政大赛养老护理员金奖、2022年南粤家政大赛医疗护理员金奖。

陈伟东表示,正是看重了他的专业才能和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所以才会提拔25岁的林海胜去管理比他年纪大得多的护理员们。

在他们机构,不同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待遇也不相同。三级就会多500元,四级多300元,五级多200元。林海胜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是三级的养老护理员了。

但这仍然不够。陈伟东认为,让养老行业留得住年轻人,关键还在于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让他们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

目前康怡护理院的收费大约是4000-5000元/人,民办的养老机构普遍在3000-7000元之间。但他相信仍然有提升空间,关键是让老人和家属认可他们的价值。

行业有句话叫“3分靠医,7分靠养”。日夜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是养老护理员,他们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专业的服务,让老人度过一个快乐、健康、有尊严感的晚年,老人和家属自然愿意为更高的收费买单。

陈伟东表示,接下来他们也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培育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技能、高素质、有爱心的养老护理员。一方面拓宽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匹配更高的市场价值。

目前,政府已在探索建立护工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去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要求。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延伸阅读

你所不知道的东莞养老服务体系

高位谋划养老服务体系。东莞市建立了由31个市直单位组成的市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东莞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30多个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

高水平推动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东莞市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60、480、720元的养老服务津贴,覆盖服务对象超过1.3万人。目前全市共建有48间长者饭堂,累计为2000多户的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将高龄津贴发放的范围扩展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惠及了全市17.88万老年人。

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共建有48家养老机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造了55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在全市597个村、社区中建成了817个养老服务设施,形成了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

高质量地实施了居家养老行动。自2020年5月以来,累计完成了居家养老自助下单服务的订单560.66万张,日均完成5600多张,为8000多名政府资助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免费配发了移动呼叫和定位设施,实现了家属对服务对象的快速定位、及时查找,确保老年人出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