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3东莞市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竞赛在莞城智通大厦A馆进行了最终角逐,本次比赛是贯彻落实持续推进东莞市实施“技能人才之都”升级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比赛以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主题,采用全新的比赛模式进一步突出了对选手全流程的考核,这也吸引了来自市内22家企事业单位的31名技能达人同台竞技。最终,年仅20岁的林梓帆在比赛中“一鸣惊人”摘得桂冠。

选手参赛无需进入实际工业生产场景
本次竞赛的参赛选手主要是来自金属制品和汽车冲压行业的设计人员,参赛选手需在工业机器人综合工作站进行编程调试,操作机器人完成规定竞赛任务。
竞赛任务以技能实操考核为主,项目贴近工业生产应用情景。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赛事的创新性、专业性以及趣味性更为突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参赛的选手无需进入多个实际工作场景,通过智通自研的实训平台,就可以完整呈现出从产品输送到检测、搬运、分拣、装配等“一条龙”流程,使比赛内容更符合实际工业生产流程。比赛结合了检测与装配,完整呈现了产品在生产加工中的完整流程,具有趣味性,更有助于选手理解和创新。
比赛分为4个组依次进行,每组约8人。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选手到场核实签到后需上交手机,规范穿戴马甲头盔候考,并按抽签组别顺序领取命题,后由裁判全程进行监督评分。

“裁判全程严格进行监考,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同时为选手提供疑问解答、设备协助等服务,让选手安心参赛。”裁判廉迎战介绍道。新颖的比赛模式和精彩的技能比拼,也引起了机器人行业人员的关注。
“我想借这个平台了解、提升个人学习机器人的能力,我在智通职业培训学院接受机器人相关培训,学习到许多新鲜知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技术需要提升,所以就在同行的推荐下过来参赛了。”参赛选手李爱群表示。
东莞机器人行业发展更加年轻化、精细化
本次机器人竞赛吸引市内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31位选手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仅约30岁,其中年仅20岁、来自东莞理工学校的实训管理员林梓帆勇夺竞赛桂冠,也映射出了机器人行业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组里有很多懂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优秀老师,大部分都只有二十七八岁,他们对机器人具有浓厚兴趣,另外刚进入职场的‘00后’同事都很有目标性和干劲,让我有了一定的危机感。”获得二等奖的东莞市育才职业技术学校选手廖志威表示,通过此次比赛,他对自己的技能水平定位有了更深的认知,并希望未来能多参加此类高规格的竞赛获取机器人新知识,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同样,其他企业和机构派出的参赛选手也具备年轻化这一特点。“我们的学员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广东智通职业培训学院院长王刚涛表示。
除了年轻化外,精细化也是当今机器人行业的趋势特点。这是智能制造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时代体现,更是东莞智能制造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展现。“我们主要围绕企业的转型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比如我们为江门一家集装箱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焊接人才,从以前我给你更多,变成现在我给你更准,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分类也更加精细化。”王刚涛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