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润莞邑 名人启示”系列评论④|汲取廉洁力量,筑牢清廉本色

千年莞邑,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里人杰地灵,廉吏名臣、仁人志士辈出,为东莞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令人心生敬仰,是今日东莞汲取丰富精神力量的源泉。

在东莞,原来有座“却金亭”(亭已毁,亭里却金碑仍保存完好),坐落在莞城光明路教场街口,距今已有四百六十余年历史,见证了中外商贸公平交易的历史,更是外商颂扬我国古代官吏廉洁行政的历史遗迹。无独有偶,在朝鲜也有座“却金亭”,颂扬了我国古代官吏廉洁行政的事迹。朝鲜“却金亭”颂扬的我国古代官吏是明代东莞人祁顺。

据有关文史记载,祁顺是东莞梨川人,明天顺四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云南知府、福建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位,任内为官清廉,洁己爱民,曾捐俸修葺庐山的白鹿书院。在明成化十一年,祁顺代表明朝出使朝鲜期间,首先废除商人跟随使者出国贸易的旧习,又完全拒收朝鲜君臣赠送的全部金银宝物,使该国君臣感动不已,特建一座“却金亭”来纪念他。

祁顺一生做官三十多年,却没有给家里留下什么财产,他的灵柩甚至要当时的同僚捐资相助,才得以运回东莞。数百年过去了,今天重读祁顺的故事,其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值得今人学习,他“为官一任、世守清白”的精神在今天更应该得到弘扬。

清廉,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更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风骨和标示。近年来,东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导向,营造崇廉敬洁的环境氛围,提升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的廉洁意识和精神境界,厚植拒腐防变的廉洁文化土壤,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善向好。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向祁顺这样清廉为官的莞邑先贤学习,自觉树立“崇廉敬洁”的价值追求,使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价值观在当代焕彩生辉、历久弥坚,让莞邑大地廉洁文化根基血脉不断延伸传承,在全社会增强“勤政为民”自律意识和激扬“清风正气”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