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以案说防|“女婿”一通电话,“丈母娘”10万元养老钱险些不保

“警察同志,我们这里有位老人可能遇到诈骗了,着急给一陌生人转账,非常可疑,麻烦你们过来核实一下”。近日,东莞市公安局沙田分局接到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来电,称有一位七旬老人在银行要求汇款给一陌生账户,在场工作人员发现可疑后,立即报警求助。

东莞警方初步了解情况后,判断老人正在遭遇诈骗,迅速安排附近警力赶往该银行营业点,争分夺秒开展劝阻工作。

到达现场后,银行方表示,老人已被工作人员以系统故障为由暂时劝阻回家。经了解得知,该老人当天接到了其“女婿”来电,电话中“女婿”说急需用钱,并告诉老人避开人群,马上到银行给自己转一些钱应急。

银行工作人员听到老人的来由后,迅速察觉是诈骗,于是便向老人进行劝阻,然而老人却听不进去非要转账,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只能先以系统暂时无法转账为借口让老人回家等待,但离开时发现老人仍然在与骗子进行通话,随即报了警。

为避免老人受到损失,劝阻警员立即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赶往老人家中,并果断制止了老人与“女婿”的通话。然而老人已对骗子深信不疑,表示“女婿”哭着在电话中借钱,一定是十分急用。

警员和银行工作人员再三劝阻,并与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不多时,老人的女儿和女婿都赶到了现场,经过当面对质,老人终于认清是骗子的骗局,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对这些诈骗手段都不够了解,以后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为了让老人牢牢地守住“钱袋子”,辖区派出所也再次邀请老人和其家属,前往公安机关观看反诈宣传视频,反诈民警也耐心地向其讲解了当前高发的几种诈骗方式,重点提出针对老年人的各类诈骗手段。

离开之前警员再三叮嘱老人以后遇到陌生电话一定要谨慎接听,并提醒其家属,要多与老人沟通联系,防止老人再次被骗。

老人及其家人也对公安机关心系群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连连表示感谢。

东莞警方提醒: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将目标盯上了老年人,利用老年人信息滞后、容易轻信他人等特点,实施诈骗骗取钱财,家人应加强与老人的交流提醒,提升其识骗防骗能力,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温馨提示/

教你远离养老诈骗

① 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持和坚定自己正确思想和理念。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② 开拓眼界,关心社会。

平时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③ 远离和排斥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④ 不要轻易付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以及找社区工作人员,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尤其是如果需要银行转账,一定要警惕,绝不一个人去办理此事,要与家人商量,到银行后要一定要征询银行工作人员意见,不要轻易汇款。

⑤ 不参加非组织活动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活动都会积极做好宣传和保障工作。

⑥ 去政府和社区定点和正规的部门办事。

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⑦ 不要随便接不熟悉的电话。

对不熟悉的电话不要随意告知家中的基本信息;对不熟悉的电话提供的服务要谨慎;尤其是对电话对方以公检法名义提出以要处罚要扣款名义提出询问基本信息的要予以拒绝。如果老人受到不明电话骚扰,要及时告诉家人,邻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处理。或者及时报警处理。

⑧ 微信、支付宝、网银不要放太多钱。

不熟练操作网上支付平台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只存少量零钱,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避免受骗后造成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