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随着6.2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额到位,东莞光华医院破产重整案重整成功。至此,不到一年半,光华医院经历了濒临破产清算、预重整、重整成功、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涅槃重生。
如今,光华医院的主体得以延续经营,医院550多名医护职工的就业岗位得到稳定,近200名债权人约9亿元的债务得以清理,有财产担保债权和税款债权、工资债权全额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为48.6%,约为模拟破产清算清偿率12.57%的四倍,有效促进债权人、债务人、职工等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实现社会资源价值最大化。
这是广东首例综合性民营医院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背后是东莞两级法院通过破产审判救治市场主体,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光华医院成立于2006年4月28日,是东莞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职工人数550余人。
2014年,光华医院最高年收入曾达2.07亿元。近年来,因集团战略决策失误,受关联公司资金链断裂影响,光华医院现金流逐渐枯竭,背负巨额担保债务无法清偿,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大量资产被多地法院查封、冻结。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光华医院作为被执行人的多个执行案件先后被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2022年5月,债权人向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莞一院”)执行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将光华医院移送破产清算审查。东莞一院经审查后决定启动“执转破”程序,将案件移送该院民五庭进行破产清算申请审查。
东莞一院民事审判五庭是东莞首个破执庭,也是东莞目前唯一有破产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先后成功审理了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东莞市尚城学校破产重整案等重大疑难复杂破产案件。
法院在破产申请审查期间发现,光华医院名下有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有医疗设备等资产,目前仍在对外经营中。经法院调查,光华医院涉诉、涉执债务复杂繁多,债务危机无法化解,但债务人光华医院认为其不符合资不抵债的破产条件,不同意破产清算。
光华医院当时住院病人约220人,每天收治病人约1600人,日常经营收支基本持平,且承担周边镇街较重防疫医疗任务。为此,光华医院股东也在积极引资以盘活资产,请求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破产清算。
东莞一院民五庭庭长莫然表示,医院的执业许可资质具有稀缺性和无形价值,光华医院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经营基础,也有一定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若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进行简单的债务清理,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医院停止经营遣散医护职工和分流病人,将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风险,显然不是最优选项。若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基于重整的不确定性和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难免对医院的日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若重整不成功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引发患者、医护人员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医疗民生工程和社会和谐稳定秩序,也不是最优选项。
▲光华医院重整案工作通报会
经反复研判分析和推演论证,审判团队从医院长远发展、债权人利益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等角度综合考虑,决定大胆创新,于2022年7月7日启动预重整程序,开创东莞一院“预重整”先河。
预重整程序是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制度的有效衔接,法院受理破产重整前,具有重整原因的债务人与全部或主要债权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庭外重组自行协商达成的重组方案,在进入重整程序后,经法院审查批准后效力直接延伸到重整程序中,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灵活实现破产拯救功能。预重整并非法定破产程序,能有效降低破产对债务人声誉和经营负面影响,有效提高重整成功率和降低重整成本。
东莞一院首吃的“预重整程序”这只“螃蟹”,实施哪些步骤,做了哪些探索?据悉,该法院开出五副“药方”进行医治——
第一副“药方”是尊重意思自治,提高破产主体参与度。该案进入预重整后,债务人光华医院和主要债权人分别向法院提交书面推荐函,共同推荐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法院充分尊重破产参与主体的自主权,经审查后决定指定该律所为光华医院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这是东莞一院首例采用债务人和主要债权人协商一致选定管理人的破产案件。
临时管理人在法院的指导下,在预重整阶段开展债权申报和审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监督光华医院的经营和理顺日常经营合同履行情况,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和投资人三方协商重组方案。
第二副“药方”是破产不停产,服务社会和救死扶伤两不误。法院通过“放水养鱼”,准许光华医院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持续经营,但营业收入和支出全部通过管理人账户在法院的监管下使用。
“比如,全院医护人员每月工资的发放,我们严格审核及时发放,确保团队稳定。”东莞一院民五庭法官刘秋霞说,自启动预重整程序至今,光华医院经营秩序良好,员工团队稳定,为疫情防控和居民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医疗服务保障,有效放大医疗资源价值和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
▲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光华医院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
第三副“药方”是打好“法院+商会”组合拳,精准引得“活水”来。引进重整投资人是重整程序的核心工作,是决定能否重整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东莞一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戴俊勇表示:“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具有一流的法治化环境,我们一直致力强化司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一院与世界莞商联合会联合能动司法,引入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会员股东投资光华医院,以东莞市莞利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不仅提供了100万元共益债支持医院正常经营,还决定向光华医院注入重整投资款6.2亿元。
第四副“药方”是自主协商和司法支持,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有效衔接。预重整阶段,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与投资人多轮沟通,与广大债权人及出资人充分协商,基于审计、评估第三方专业独立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形成的预重整方案经过光华医院两次债权人会议表决,获得高票表决通过,其中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全票通过,普通债权组有96.81%的普通债权人同意,占普通债权组债权总额92.21%,为光华医院破产重整成功奠定基础。东莞一院在受理重整后15天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2023年1月19日,农历年二十八,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书给550多名医护职工和近200名债权人安心过年吃下了“定心丸”。
第五副“药方”是智慧破产审判,跑出破产审理加速度。光华医院存在涉债人数多、金额大、利益诉求多样、股权被重复质押查封、多起衍生诉讼等复杂现状,案件审理需要谨慎厘清各种法律关系和妥善处理多方利益纷争,具有较大的审理难度。但此案从决定预重整到裁定受理重整用时不到6个月,从正式受理重整到终止重整程序用时仅15天,东莞一院就交上一份高效破产审判的答卷。这靠的是什么?
据介绍,东莞一院将该案纳入“四类案件”监督管理,由资深破产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预重整阶段高效完成债权申报和审查、财产和资料接管、委托评估和财务审计工作,审核债权207笔,召开债权人会议两次,表决通过预重整方案等大量工作。
彼时,尽管还处在疫情防控形势最复杂时期,但承办团队借助东莞破产平台系统高效完成各项案件办理工作,其中线上查阅管理人报告79份,送达文书26份,审批出账报告68份,审批出账1506笔共计685348540.29元,191名债权人通过网络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及网络投票。
▲东莞一法审判团队对光华医院进行案后回访
“预重整期间,我们敢拍板注资超6亿元,既看重市场潜力,也看重东莞法院在破产重整方面的改革创新以及专业精神。”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许副总经理表示,东莞一院民事审判五庭审判团队既懂破产法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又有丰富的破产审判经验,感谢他们在此案中的辛劳付出和责任担当。
法院的智慧处理和辛劳付出,光华医院也深有感触。比如在协助企业信用修复方面,因原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均是失信被执行人,这直接影响到2023年度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也影响到投资人执行重整计划的信心和决心,而医保定点资格又是光华医院主体资格的重要无形价值之一。基于重整计划执行的特殊情况,东莞一院积极与执行法院沟通处理医院失信工作,指导管理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取得书面支持,同时又指导管理人协助投资人尽快办理光华医院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手续,成功为光华医院消除信用不良影响,顺利通过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
▲法官走访光华医院重整后成立的月子中心
此外,如何协助重整投资人取得100%股权是问题的关键,但光华医院当时还存在股权被重复质押、十多次轮候查封,且东莞一院并非首封法院等问题。而且,我国现行法律未对破产重整中出资人权益调整对相应质权、查封的影响进行明确规定,该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大争议。
为确保合法合规完成股权过户手续,东莞一院根据管理人的申请,及时对股权采取了查封冻结措施,同时指导管理人和投资人与相关权利人协商,搭建释法明理的沟通平台,成功争取到主要权利人的理解和书面支持。
在此基础上,东莞一院根据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批准重整计划裁定书,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光华医院股权顺利过户至重整投资人指定主体名下,确保了重整计划顺利执行。
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巢志雄表示,该案法院智慧运用预重整,很好地化解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和外部的债务危机,是“有为法院”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典范例,展现了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担当作为,诠释了人民法院守护社会民生的司法关怀。
接下来,重获新生的光华医院,将聚焦大健康产业,重构资产价值,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换装上阵,全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