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莞|《条例》出炉,东莞物业管理将有法可依

小区停车位、电动自行车怎么管?小区公共收益归谁,又将如何使用?日前,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东莞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业主的权益、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物业的使用和维护规范等多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东莞有了专门规范物业服务和相关事项的法规,回答上述问题将有法可依。

插画/郑伟华

近年来,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物管行业也在快速发展,但由于物业管理活动长期缺乏规范和约束,致使一些物管企业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物业管理服务“质价不符”、物业共有收益或维修资金管理不透明等乱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部分物管企业涉黑涉恶,以非法手段侵害业主权益,广大业主怨声载道、苦之久矣。物业纠纷不但损害了东莞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还阻碍了房地产行业和物管行业的正常发展。长此以往,将对东莞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物业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早在2018年,东莞就出台了《东莞市物业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根据东莞市委有关部署,并结合前期经验成果,东莞市人大常委会紧锣密鼓地开展《条例》的立法工作。在经过系列民主程序后,2023年12月29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条例》。2024年3月29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条例》,4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条例》,《条例》也终于来到市民面前。

回顾《条例》出台的历史和背景,不难发现,《条例》的出台弥补了东莞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地方性法规的不足,为化解物业和业主之间“剪不清、理还乱”的矛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我市不断加强法治东莞建设的生动体现,并对推动物业管理更好融入东莞社会基层治理,从而提升东莞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东莞有住宅小区1456个,其中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有1338个。小区管理得好不好,事关千家万户。这次公布的《条例》聚焦解决东莞广大业主关心的“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急难愁盼”问题,无疑顺应了市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将有效推动东莞市民生活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条例》将于6月1日实施。接下来,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条例》的宣传解读、学习培训、督查考核,全力营造物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环境,切实以法治力量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