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东莞:11.5%规上工业增速背后的“量质”辩证法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近期工业发展“成色”如何?

日前,东莞市统计局公布东莞市1-5月经济运行情况。新鲜出炉的经济成绩单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9.91亿元,同比增长11.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智能手表产品产量增长185.2%……

11.5%的规上工业增速为何抢眼?东莞又是如何以“硬核”成果交出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东莞答卷?

增速跃升背后,东莞又是如何做好 “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的辩证法,推动东莞经济再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基本盘

万家规上企业夯实经济底盘

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生力军,能折射出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韧劲。

所谓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其经济地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规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东莞,每15家工业企业中,就有1家是规上工业企业。”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道。

截至目前,东莞约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万家,这一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前茅,同时也是连续多年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增长,往往和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挂钩,东莞应进一步发挥规上工业企业主力军作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重构东莞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此表示道。

此前,东莞印发了《关于支持企业上规发展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立足工业企业、商贸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三大领域,共提出6条具体支持措施。为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东莞对当年投产即上规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的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鼓励全市企业上规发展做大做强。

据统计,今年1-5月,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9.91亿元,同比增长11.5%,近5年来,“小升规”工业企业拉动东莞工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1.5个百分点。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令东莞将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作为把牢经济“压舱石”、夯实全市工业底盘、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

放眼全市,东莞工业企业突破2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8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9家,各层级企业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前列,东莞现已成为全国最适宜企业扎根发展的城市之一。

“量”上的数据指标,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张成绩单。也是东莞在新一轮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底气。东莞正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强做大东莞经济发展的“底盘”。

关键词:突破口

“三部手机”引领万亿级集群发展

过去,外界常用“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小草,不见森林”来形容东莞的产业结构。

如今,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应该如何寻找到向“新”求“质”的产业突围新方向?

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在东莞篮球中心举行,续写了华为与东莞连续六年双向奔赴的新篇章。从2019年鸿蒙操作系统发布,到2024年纯血版鸿蒙生态的形成,东莞见证了鸿蒙从满天星光到星河璀璨的持续进阶。

回顾华为与东莞的故事,南方工厂、华为欧洲小镇、华为大学等相继落地松山湖。做手机壳的,做手机相机的,做微型马达的,做连接线的几十家配套工厂被华为吸引而来。随着华为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聚集,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发展至今,华为进驻东莞后,产业星空上开始有了‘月亮’,规上工业每年又以接近1000家数量向前增长,东莞的产业发展愈显‘星光灿烂’之势。”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

根据东莞市政府此前公布的2023年经济数据显示,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带动规上工业增长1.82个百分点。

“全世界每生产6部手机,就有1部是东莞生产。”作为国际制造强市,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尤其发达,集聚最为明显。东莞的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列。

在OPPO全球总装示范车间内,一部手机,28个零件,54道工序“丝滑”完成,在智能装备加持下,装配过程仅需40分钟。此外,OPPO还将投入22亿元,打造长安OPPO研发中心新地标。

东莞市统计局公布的前5月经济数据中显示,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势迅猛,达到21.7%。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智能手表、路由器、集成电路、5G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5.2%、115.7%、65.0%、42.6%。

“一部智能手机里90%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一小时通勤圈内配齐。”在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的带动下,智能移动终端成为东莞市电子信息最具优势的细分领域。

2024年一季度,在智能手机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下,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势向好,实现了25.1%的高速增长。东莞也以“万亿级”产业集群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关键词:向新力

智转数改点燃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火热六月,莞邑大地,万物荣华,蓬勃发展。

2024年东莞“一号文”提出,要聚焦新型工业化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题主线,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能级跃升,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5G无人小车满地跑、机械臂忙着上下搬运物料、无人工厂7×24小时的全天候生产……这一幕原存在于科幻大片的场景,正在东莞模德宝智能工厂上演。

东莞模德宝副总裁王胜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转型后,公司生产交期缩短30%-50%,人力节约30%,加工精度达到了0.002mm,有效解决了过去传统模具制造老大难的问题。变身“黑灯”工厂的探索实践,也是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激活经济新动能的例证。

从ChatGPT问世到Sora的出炉,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东莞也不甘落后,正追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浪潮。

随着vivo、立讯技术、生益科技、易事特、大顺电子等一众莞企参与到边端智算网络建设,东莞正合力推进“大模型+小模型”协同发展,利用制造业场景大数据,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对于东莞来说,第一,学会借势突破,借力打力,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和立足点,推动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第二,要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的交融,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关键领域、核心领域、短板领域的突破发展。”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表示。

乘“数”而上,向“智”而行,加快数智赋能,是东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种”。

锚定发展新目标,东莞产业发展的立体蓝图渐次展开——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

“产业转型升级不进则退,传统优势产业也不能丢,不能‘猴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要善用科技创新将其激活,让先进制造成为东莞的底色。”东莞市领导此前评价道。

工厂林立、高新企业密布、产业供应链齐全完备、智转数改抢抓赛道……这也是东莞工业经济发展的“量质并举”的制胜之道。面向未来,东莞也呈现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的澎湃活力,令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动能更强劲,开放合作领域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