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是外贸新业态。东莞自2020年11月开始试点市场采购贸易,为中小企业架起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自试点以来,截至今年10月,黄埔海关共监管东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超40万票、货值突破1800亿元,出口辐射至217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采购平台备案主体达9000余家,货物种类涉及家具、日用百货、纺织服装等。
▲黄埔海关到毛织企业督导
坚持守正创新,培育业务内生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已构建了较为完整、协调性强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管理体系,配套简化申报、增值税免征不退等支持政策,具有准入门槛低、申报手续简便、通关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有力提升了小商品出口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让“小生意”灵活对接国际“大市场”。
黄埔海关在推进试点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健康发展的系列措施,持续强化制度创新,以大朗镇毛织产品市场集散地为中心,成功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中欧班列、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对接,畅通“海陆空铁”出口渠道,打造“一地多向”立体式物流体系。开展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持续优化涉检商品监管流程,试行应用属地查检业务管理新系统,扩大检验检疫自动审单、快速签发电子底账范围,有效提高出口竹木草制品等市场采购货物的通关时效。
优化对企服务,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黄埔海关积极助力专业市场扩大特色商品出口,带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该关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组建专家宣讲团,开展“走遍莞邑”宣讲会,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向辖区企业介绍市场采购贸易业务规范申报、简化申报等相关规定,引导企业熟悉政策、用好红利。同时,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专线专窗,协调解决中小企业通关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引入第三方检测技术部门,向企业介绍各国服装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强化试点商品质量风险把控工作,帮助企业防范风险,破解专业市场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问题,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助力培塑本土品牌。
“我们的服装产品货杂、单小、品种多,走一般贸易出口的话,费时费力。市场采购贸易具有申报手续简单、运输方式多、通关出口快、外汇管理活等优势,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自试点以来,公司已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服装产品2900多万元。”东莞市梦玛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国说。
强化协同监管,赋能新业态健康发展
试点以来,黄埔海关按照“包容审慎、统筹协调、分类管理”的原则,促进市场采购贸易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该关构建海关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综合运作的协同监管体系,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并对异动数据进行监测分析。与地方商务、税务、外汇等部门建立风险信息互通互报、关地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地方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及“自动预警、人工审核、验核通过”的申报价格审查机制。
东莞大朗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刘浩江表示:“作为东莞市场采购贸易地方主管部门,大朗商务局、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与海关紧密配合,强化协同监管,不断加强对高风险企业和重点商品的监控,对违法违规企业及时采取联合约谈、取消备案资格等惩戒措施,有力防控新业态风险。”
黄埔海关表示,将继续助推东莞市场采购贸易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让“东莞制造”通过市场采购贸易这一灵活的贸易方式,迈入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