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莞两会|市人大代表何惠娴:防止“小过重罚” 释放执法温度

在东莞,这座蓬勃发展的城市,市场主体结构复杂多样,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众多小微企业如繁星点点,汇聚成这座城市的经济海洋,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5年东莞两会,市人大代表何惠娴带来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防止“小过重罚”的建议》,这份建议源自她在一线执法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旨在推动法治公平正义,为东莞的营商环境增添一份温暖与包容。

履职:

架起群众与职能部门的“连心桥”

何惠娴,一位来自基层机关单位的市人大代表,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坚定的信念,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作为连续两届的市人大代表,她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严格履行代表职责,深入传递政府政策,倾听群众呼声。

她主动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无论是琐碎的日常事务,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小情,她都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各项调研、考察、培训及学习交流活动,为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任职期间,何惠娴先后提出多份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其中《关于优化公共文体活动场馆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居民小区消防通道管理,确保“生命通道”畅通的建议》《关于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的建议》等,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与落实,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作为人大代表,一定要多听真话、敢讲真话,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何惠娴感慨地说。东莞的包容与开放,让她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认为,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要扎根基层、反映民意,更是要为城市的发展进步发声和代言,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 防止“小过重罚”

在2025年东莞两会上,何惠娴结合自身工作领域,提出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防止“小过重罚”的建议》。这一建议直击当前行政执法领域的痛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

近年来,“小过重罚”现象在行政执法领域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吐槽。例如,某商家因售卖一瓶价值78元的过期红酒被罚款5万元,这一罚款数额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最低处罚标准。然而,获利与罚款之间的巨大悬殊,让人不禁产生“过罚失当”的感慨。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的利益,更严重影响了当地营商环境。

何惠娴指出,执法人员在提出减轻处罚建议时往往面临诸多顾虑,担心因未严格执法而被追责。这种“不敢、不愿”提出减轻处罚建议的心态,导致了“机械执法”现象的出现。行政处罚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对法治的信心。

为此,何惠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她认为,首先应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价值观。对于行政处罚起点较高的情况,可以做出适当调整或增加处罚弹性,从源头上避免“小过重罚”情形的出现。

同时,她建议加快出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范,消除执法人员提出减轻处罚所面临的执法风险。通过推动“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等观念成为市场主体的行动自觉,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柔性执法”。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协调配合机制,推动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协同联动,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