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滥施关税,严重破坏全球经贸规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给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莞外贸企业正直面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冲击,以变应变,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外贸形势新变化。

在泰国春武里府工业区,上午八点,这家企业的早班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一家东莞企业在泰国投资的新工厂。质检员正在对即将装箱的汽车空调滤清器进行最后的检测。与此同时,800公里外的东莞企业总部里,销售团队正通过视频会议和日本客户进行商谈。
张武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为了打造“中国总部+海外节点”的分布式供应链体系,该企业去年8月在泰国建立了工厂,产品的核心研发和高端部件生产环节则留在东莞。

艾尔佳净化科技集团董事长张武:“现在,我们泰国工厂的生产设备、质量规范体系、5S现场管理流程和员工培训已经完成,泰国工厂目前已经进入到量产状态。”
如今,该企业产品已销往欧洲、东南亚及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开辟新市场,近三年订单量增长明显,对美市场依赖度降到了30%以下,2024年,该企业总营收达3亿元。重构市场版图之下,企业正在从过去的“单极依赖”向“多极共振”转变。
“这几年,我们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目前在国内市场也占到30%左右,所以把单一市场的劣势弊端已经努力降到最低了,所以这一次贸易战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不是那么大。”张武说。
布局多元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让张武的团队谈到未来时很有底气。在该企业研发中心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的高性能锰基催化滤芯,这是他们最近研发出的新产品。

艾尔佳净化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赵吉鹏:“我们可以保证半个小时,就能够让整个舱内净化系统达到100%,并且我们可以做到在3-5分钟的时候,针对有效的颗粒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张武:“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制造业复兴不在于组装线的数量,而在于技术创新的深度和产业链的韧性。”

作为拥有22万家制造企业的“世界工厂”,东莞产业自愈能力悄然增强。日前,东莞印发了《东莞市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工作方案》,《方案》从开拓多元市场、夯实产业基础、提升金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30条举措,全力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和冲击,全力促进外贸稳量增效,增强东莞外贸发展动能和产业发展韧性。这些外贸企业的故事给出了中国制造的另一种解题思路:用技术升级打破产业天花板,以全球布局化解单边风险,或许这也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记者 陈明君 刘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