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匠”上线!AI赋能产教融合 广东抢占机器人产业人才高地

5月7日,“才聚湾区·智造未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会”在东莞举行。广东21个地市人社局、67所技工与职业院校,50多家华为链群企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企业、智能制造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代表约2500人汇聚一堂,共探AI与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新趋势,共谋产教融合创新路径。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东莞市技师学院协办。活动以“政、校、企”三方联动为特色,打造了集交流会、人才双选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规格平台,旨在推动技工教育精准对接现代化产业需求,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深度互融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507185657.jpg

活动现场,合作成果丰硕。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育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507185002.jpg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10家技师学院,分别与腾讯、科大讯飞、优必选等10家人工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广东省技师学院、中山市技师学院等6家技师学院,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广东省智能VR交互技术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家科研机构达成技研合作协议。此外,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粤匠”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该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技工教育与技能培训,为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目前,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约66.7万人,其中63所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17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2万余名在校生正为新兴产业发展积蓄高素质技能力量,助力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抢占人才高地。

“我们基于产业需求,推行岗位培养与学徒制,安排企业工程师住校开发课程,联合打造工业4.0实训基地。”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明表示,“企业深度参与认证体系,确保技能与岗位精准匹配,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企业反馈动态优化课程内容。”

东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春雷介绍,技工院校立足为企业服务、为产业配套,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依托东莞丰富的智能制造企业资源,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在学校设立学生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培训中心,以“1+1”模式辐射上下游企业,有效打通学校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多年努力,东莞已认定和开发132个技能及培训标准,大力推动技能培训。东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智武表示,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67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8.5%。技能人才不仅是劳动者在东莞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城市产业升级、抵御风险的坚实支撑。

(记者 彭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