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日本汽车血色黄昏

日本汽车圈,扔出一枚重磅炸弹:日产将裁员2万人,并关闭旗下约一半工厂。

这个曾经辉煌的汽车帝国,此刻正像一艘被鱼雷击中的巨轮,在中美两国的联合绞杀下轰然倾颓。

日本汽车行业的血色黄昏,正徐徐展开序幕。

图片

1. 裁员2万关7工厂

谁能想到,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的危机,居然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

近日,日产宣布到2027财年,将在全球裁员2万人之多。据悉,日产在全球拥有13万名员工,这意味着裁员比例高达15%。

此外,日产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包括日本国内的工厂都在缩减对象之列,而且在印度及阿根廷等国家退出当地生产。

目前日产全球共有17家整车工厂,这意味着其将近一半工厂将被削减。

图片

为何如此大规模地裁员和关闭工厂?因为日产明确知道,生死线已经比梦想更靠近自己。

数据显示,日产2024财年预计营业利润为850亿日元,同比骤降85%;

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从上一财年的4495亿日元,变为亏损亏损7000亿日元至7500亿日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日产成立92年以来最高亏损纪录,比其第一次陷入破产危机,也就是1999年亏损的6843亿日元还多。显然,日产距离破产倒闭只有一步之遥。

2. 中美两国联合绞杀

业绩溃败是表象,裁员关厂是结果,而其在中美市场的溃败才是致命伤。

中国,曾经是日产最大的单一市场。日产不仅是首家在华销量突破百万的日系车企,而且在2009-2018年十年间,销量超过丰田、本田等,稳居日系品牌第一。

2018年日产在华爆卖156万辆,来到了巅峰时刻,但随后便年年下滑。

至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还不到70万辆,相较于2018年的高点,比腰斩还要严重,简直就是断崖式暴跌。

图片

在中国市场溃败之后,美国成了日产最大的单一市场。不过随着美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下滑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日产在美国的日子也愈发艰难。

据悉,日产汽车过去5年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超25%。

在库存天数方面,日产高达100天,而丰田只有30天,本田也不过50天。

而且,特朗普大棒挥舞之下,美国对进口汽车的关税政策,使得日本汽车产业的对美业务前景变得不明朗,这就让日产雪上加霜。

3. 日本汽车血色黄昏

日产在中美两国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其错判了市场需求。

在北美市场,日产坚守燃油和纯电车型,没有及时推出混动车型,从而错失了混动爆发的窗口期,被丰田和本田等混动车型,抢走了很多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日产不顾消费者的好恶,推出“三缸机”车型,极大地打击了其销量。等到日产反应过来时,市场环境早就大变。

趁着新能源汽车东风,比亚迪、奇瑞、吉利等本土车企迅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日产生存空间。

图片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实质上是传统车企巨头日产“大象难转身”,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之中,成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日产早在2010年就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聆风,但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日产背负着庞大的“旧资产”进入新赛道,前行步伐举棋不定,没有及时加大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投入,导致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图片

日产像一位固执的老者,攥着发黄的图纸,在新能源的迷宫中跌跌撞撞,最终撞上了现实的铜墙铁壁。

裁员是止血的手术刀,关厂是续命的强心剂,日产的生死悬于一线之间。

其实日产的困境,既是传统车企转型的一个缩影,可能也是日本汽车行业血色黄昏的开始。除了日产,本田等日本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

汽车工业百年变局的序章开启,传统汽车强国日本的车企,未来可能会频繁面对裁员与关厂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