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东莞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发力 4163名“管家”服务2万企解忧纾困

“地块整合手续从180天压缩至60天,还帮我们协调解决多个跨部门、跨领域的难题,极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走进东城街道桑园社区工业园,东丽塑胶增资扩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这个投资3.5亿元的智慧化新型工厂,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为东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持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通过推动问题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流程、靠前服务、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企业增资扩产谋升级,审批协调遇“连环锁”

东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简称“东丽塑胶”)扎根东莞40年,是东城街道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东丽塑胶积极谋划增资扩产与智慧升级,整合自有及相邻地块共30亩,投资3.5亿元打造智慧化工厂,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核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27日,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在东城街道桑园社区工业园响起,东丽塑胶增资扩产一期工程正式奠基。鲜为人知的是,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系统性难题:智慧工厂的建设,高度依赖周边市政道路的配套改造升级,同时还涉及供水、供电、通信管网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迁改和保障。

▲项目拟建设新厂房效果图

“这些诉求环环相扣,涉及自然资源、住建、属地街道等多个关键部门,协调界面多、技术难度大且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东丽塑胶有关负责人坦言。

如此复杂的“前置工程”,一度使项目濒临停滞,企业升级计划几乎被“卡”在半途。

真抓实干强担当,专员下沉“破锁钥

针对企业增资扩产“卡点”问题,市工信局启动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由局领导牵头组建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小组,发挥服务专员秘书处的作用,全程跟踪企业问题诉求的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立下“问题不解决不撤兵”的军令状。

“我们选派经验丰富的服务专员下沉企业,实行‘一对一’专属跟办,全程代跑审批流程,将原本预计180天的地块整合手续压缩至60天,用服务‘加法’换审批‘减法’。”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专项服务小组联动东城街道相关部门,通过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推进会,明确责任分工和解决路径;主动对接市自然资源局等关键部门,为企业解读政策、上门指导;建立问题协调群实时督办,协调市发改局完成重大项目申报,形成上下联动的服务闭环。同时,建立专项问题台账,实施清单管理、销号推进,服务专员化身“政策顾问”“协调纽带”和“进度督办员”,确保每个环节有落实、有回音。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支撑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市工信局表示,提升对企服务效能是“分内事”,尤其是涉及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的核心诉求,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

机制筑基全覆盖,精准服务“提质效”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围绕企业关切,深入查摆自身作风问题,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对企业服务的实际行动。全市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运行以来,该局从突出问题入手,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

强化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在实现四上专员全覆盖基础上,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统筹组建了34个镇街(园区)1622名非四上专员。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将“四上”二类企业挂点部门由50个精简至30个经济建设类市直部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163名服务专员1359个服务小组对接近2万家“四上”企业。

推动问题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联合市政数局共同发力,以“企莞家”平台为企业服务核心,整合12345热线和为企服务等核心诉求处理渠道平台资源与功能,打造企业诉求处理“总客服”;建立“双轨制”诉求响应机制,“四上”企业诉求由专属服务专员“一对一”跟办;非“四上”企业诉求纳入12345热线标准化流程,形成企业诉求服务全覆盖网络。

目前,已形成五类诉求清单台账,分别为:一类企业诉求、需提级调度诉求、未实质性解决诉求、超时未办理诉求、不满意诉求。针对不同诉求类型,市工信局将组织专员聚焦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对接、金融对接、空间保障、政策兑现五大共性问题,推进落实做好“三个一”重点工作,协同各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专项服务行动。共收集并处理了3191条企业问题诉求,其中,今年1-6月,共收集企业问题诉求868条,已办结诉求823条,办结率达94.8%。其中,已办结诉求823条中实质性解决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