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5莞揭文旅产业招商交流会在揭阳普宁举行。活动聚焦“文旅赋能 协作共赢”主题,整合政府、园区、企业等多方力量,推动文旅协作与产业联动深度融合,达成七个重点文旅产业类项目签约、四项文旅共建项目签约,并完成三项公益捐赠。
当前,莞揭对口协作从项目驱动向机制协同深化推进。平台联建、园区飞地、服务专班等创新模式逐步成型,文旅产业正成为协作体系内连接最广、共识最强的板块之一。下一步,莞揭双方将持续推进文旅资源联动、招商要素整合与产业链深度协同,进一步释放“文化引领+项目驱动”的协作动能,打造省内对口协作典范区。
产业共建 培育热门旅游产品
交流会上,莞揭双方围绕机制共建、资源互补、项目合作等方向,达成了七个重点文旅产业类项目签约。项目涵盖文化科技、农产品加工、康养休闲、数字电商等领域,紧贴揭阳本地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落地条件和带动效应。

七个项目包括央地共建招商合作平台、粤东供港食品加工出口中心、方特集团参与的文旅融合提升项目、潮玩文创孵化基地、青梅电商园、苗木文旅提升工程等。
“我们为每一个签约项目配备专班小组,确保政策支持、园区对接、服务响应同步推进,让签约项目真正落地、有效见效。”莞揭指挥部招商局局长黄龙昌表示。
除产业项目外,交流会还推动四项文旅共建项目签约。包括由东莞市旅游协会与揭阳市旅游协会共同推动的“文旅线路资源开发共建项目”;东莞与揭阳两地文化馆联合发起的“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计划”;由东莞理工学院与普宁市里湖镇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英歌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发展项目”;以及由东坑镇文化服务中心与河头村联合推动的“潮鲤”文旅品牌共建项目。
这些项目从线路资源联动、文化人才共育、非遗保护创新到乡村文旅IP孵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充分展示莞揭文旅协作的广度与深度,体现机制共建、文化共融的协作精神。
东莞市旅游协会会长陈伟光表示:“大会成功搭建了资源对接平台,特别是‘莞揭文旅线路共建’等项目,将两地串联成线,未来有望成为省内热门旅游产品,建立了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如‘莞揭旅游线路共建’由两地协会直接运营,未来将联合发布10条非遗研学路线;‘英歌数字化保护’由高校与村镇共建,让传统文化通过科技焕新。”
文旅协作 打造省内对口帮扶标杆
活动将非遗展演纳入会议主流程并置于广场主舞台,以文化共建深化协作认同、丰富交流体验。
演出由河头小学锣鼓队拉开帷幕,稚嫩而有力的鼓点击打出代际传承的节奏感;潮剧团带来的经典选段声腔悠长、行腔流畅,沉稳扎实;溪南村女子英歌队打破性别边界、整齐划一、步伐稳健,成为当日最受瞩目的焦点;富美青年英歌队以传统“八阵图”压轴登场,将展演氛围推向高潮。非遗演出既展示了文化特色,也塑造了招商现场“有温度、有共鸣”的场景氛围。
东莞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会长陈浩华表示:“本次大会推动了揭阳优质资源的开发,也为东莞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将成立专项小组,下半年我们将组织30家会员企业赴揭阳考察青梅电商基地(殿羽田食品)、山水田园综合体(泰禾农业),匹配供应链需求,参与普宁青梅电商孵化基地的产业链延伸。”

除项目签约外,活动还完成三项公益捐赠。富港电子、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康旅集团等单位捐资用于龙门桥历史文物环境提升及女子英歌、青年英歌队非遗基地建设,体现企业对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共识。现场还为“莞揭一家亲”非遗研学团授旗,来自两地的青少年将通过一周的非遗沉浸式体验,推动协作成果“走进课堂、落在生活”。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二级调研员余建民表示:“文旅产业协作是实现‘百千万工程’深度落地的有效路径,通过公共文化、旅游资源、非遗研学等板块的系统推进,将更好促进两地文旅品牌共建、产品共推、人才共育,推动形成长效机制。这种‘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将成为省内对口帮扶的标杆。非遗与现代产业的结合,更彰显了文旅经济的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