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岗镇投放5000尾“斗鱼”灭蚊,生态防治守护公众健康

8月1日上午,谢岗镇农林水务局、城管分局、控股公司(谢岗振兴物业投资有限公司)、村(社区)等单位联合在银山湿地公园、育贤湖、中心滨河公园等人流密集的水域公园开展“以鱼控蚊”行动,大规模投放本土斗鱼5000余尾,通过生物防治手段从源头遏制蚊虫滋生,筑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科学投放与生态安全并重

在育贤湖投放现场,谢岗镇人大副主席谢润珍和工作人员一起,逐批释放着体长3-5厘米的叉尾斗鱼。这些鱼苗甫一入水便迅速散开,潜入水生植物根系区域。

▲育贤湖

谢岗镇农林水务局局长易龙介绍,本次投放的斗鱼学名“叉尾斗鱼”,是广东本土物种,专以蚊子幼虫(孑孓)为食,投放范围覆盖全镇人流量大且水体环境适宜的区域。“一条成年斗鱼每日可捕食数百只孑孓,且能适应0℃至30℃的水温,四季持续灭蚊效果显著。”

针对近期社会对“灭蚊鱼”可能引发生态问题的关切,谢岗振兴物业投资有限公司副经理谢焕强表示,此次投放的斗鱼与外来物种“食蚊鱼”有本质区别。

“食蚊鱼性情凶猛、破坏生态平衡,而本土斗鱼属于生态系统良性物种,不会威胁水域安全。”

▲中心滨河公园

▲银山湿地公园

多措并举:立体化防控守护游客健康

除投放斗鱼外,振兴物业投资有限公司还构建了全方位防蚊体系:

环境治理:每日巡查清除积水容器,定期疏通排水沟渠,从根源消除蚊虫孳生地;

科学消杀:对绿化带、垃圾桶等区域使用无毒杀虫剂灭成蚊,避开游客高峰时段作业;

健康宣导:园区增设防蚊知识展板海报,循环播放提醒标语、语音广播,悬挂横幅,建议游客涂抹驱蚊剂、避免在树丛中长时间逗留。

据统计,7月24日以来,累计播放虫媒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4320条次,共计张贴海报30幅,派发宣传单张355份,设置5处固定广播,累计播出双语宣传音频10800次。


相关内容